又一个招生高峰期到来了。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升入理想的中、高等院校就读,成为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
行走在城区,各类招生广告不时跃入视野,一个个美好的许诺,使很多考生和家长眼花缭乱。
此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急于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心态,诈骗钱财。若不留心,就有可能落入招生诈骗陷阱。
如何有效地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和考生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立智。
王立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出现了一些招生虚假广告和非法招生现象,致使一些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损害了考生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市教育局在每年招生前,都联系各县市区教育局给相关部门下发通知。外省来我市招生的院校,不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要持有同意在甘肃省招生的省教育厅的介绍信,然后,由市教育局出具允许在我市招生的证明后,方可在我市区域内做招生广告和宣传;省内学校来我市招生,必须先到市教育局办理招生审查手续,经市教育局同意后,方可在市内招生,否则就是非法招生。
王立智说,从近年出现的非法招生情况来分析,这类学校都存在不符合办学条件等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到校后才知道被欺诈:有的是应用型短线专业班,有的是成人高考(论坛)班,有的民办院校办学水平和宣传不符。
教育部门提醒家长和考生,千万不要轻信“花钱就能上好大学”的谎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给考生报考合适的院校。此外,假如自己拿不定主意,一定要到教育局咨询,千万不要轻信社会上的宣传。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规范招生市场,净化招生环境,近日,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联合对我市招生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
目前有下列常见的11种招生诈骗方法。
一、称与学校领导或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进行哄骗。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声称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从而骗取考生及家长的钱财。
二、混淆不同类型办学方式行骗。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家长花钱后,的确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三、冒充高校招办人员行骗。不法分子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向考生和家长吹嘘,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