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圆梦计划”要求被推荐的考生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人民大学自主招生特别照顾三代无大学生的农村孩子,教育公平的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公平是我们的价值追求,强调起点的公平、规则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这里所说的教育公平,主要是指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下,城市孩子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不再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导致“寒门出贵子”难上加难。也就是说,这里的教育不公实际上是因为起点的不公导致结果的不公。
毫无疑问,教育资源配置的二元化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体现出“嫌贫爱富”的特征,名校毕业的学生,哪个不把留在大城市、进入重点中学作为优先的选择?学校没有雄厚的资金,怎么能盖得起豪华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怎么能买到昂贵的实验仪器?资金的来源,毫无疑问来自于当地的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财政收入自然而然就高,就更有能力往教育上投钱。俗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学校有了钱,也就更容易的招募到优秀的教师。所以,市场经济下人才和商品的自由流动,让财政的投入与教育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也就形成了教育领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反观当前解决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上的措施,无论是人大的圆梦计划,还是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度,都是隔靴搔痒,让个别人成为制度的受益者。毕竟,这个问题不是农村孩子在北大清华人大所占比例下降这么简单,简单的在提高比例上下功夫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如何让农村孩子大多数都能获得成才的机会,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不是仅仅看走出几个名校的高材生。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城乡二元经济格局是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那么就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吧!话虽简单,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史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并且,农村经济的发展本身就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既不能寄希望于市场经济下资源的优化配置会眷顾农村,也不能既希望于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反哺教育,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政府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在教育上舍得花钱。
据研究,世界各国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年平均为4.5%左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5%以上,而我国却始终徘徊在3%左右。没有一个国家因教育上投入而贫穷,相反,教育的投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各地政府都应该在增加在农村的教育投入上拿出具体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于增加的投入如何才能用在刀刃上,要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才能根本上扭转当前教育中的不公,才能惠及农村中大多数孩子,让他们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刘敬文)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