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2011年宁夏卷暨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卷以及其他省、区、市的普通高考生物
试卷(含理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情况来看,在选择题部分,命题人通常采用直接提问、不完全陈述、分析判断、因果推断和信息解读等五种基本类型。分析判断类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选择题类型,如下表1。
表1:2007-2011年高考宁夏卷暨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学部分分析判断类选择题分布情况
选择题 分析判断
2007年 2,4,5,6
2008年 1,2,5
2009年 1,3,4,5
2010年 1,2,3
2011年 5,6
这种类型的试题,呈现形式一般表现为“关于××××(关键术语)的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或者“下列叙述中,正确(或错误)的一共有( )项”等。第一种呈现形式中,四个选项往往围绕着一个关键术语的不同层次或者不同角度展开,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网络结构与层级结构的掌握情况。这种呈现形式在高考中占据主要位置。
题目: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DNA的复制和基因转录两个生理过程。
四个选项分别从场所、条件、原料和模板等四个角度考查两种生理过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联系教材中的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这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这一知识点在内在层次结构上表现为基本单位、模板、条件、时间、场所、结果、特点、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以及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等9个层次。
在外在的网络结构上,又表现为复制、转录和翻译之间的对比和联系,以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在复制、转录和翻译上的差异性,如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不可以,再如正分裂的细胞中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都在发生,而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DNA虽不复制但是基因仍在转录和翻译等等。原核基因不可以边转录边翻译的原因又包括结构上和功能上两个方面的原因:结构上,真核细胞有核膜的存在,将转录的主要场所和翻译的主要场所隔离开来;功能上,真核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整个编码区直接转录产生的RNA不成熟,不能直接指导核糖体翻译形成多肽,需要加工修饰去掉内含子转录形成的RNA片段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同时这又成为基因工程中真核目的基因不能直接在原核受体细胞中直接表达的原因。
在审题时,应注意题目中的“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与“错误”等关键词语(限定条件)。
在解题后的反思阶段,要注意通过改变题干中的关键词语(限定条件)来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将“复制和转录”换成“转录和翻译”或者“复制和翻译”,将“真核细胞”换成“原核细胞”,将“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这一表示细胞类别的术语换成具体的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名称等。
答案:C
第二种呈现形式中,往往借助于组合式选择题,扩大知识点的覆盖度,增大了试题的难度,但是这种片面追求知识点覆盖度而忽视知识之间的内在层次结构和外在的网络结构的做法,已经逐渐在高考中被淡化。
题目: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⑤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⑥观察洋葱根尖装片发现最多的细胞是分裂前期细胞
⑦观察叶绿体需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这道题属于一道组合式选择题,涉及教材中的《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三个基础实验。涉及实验试剂的显色反应与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不同层次。
对于每一个基础实验,基本上都要涉及实验的原理、材料的选择与处理、试剂的显色反应与使用方法、实验步骤、设置对照的方式,实验变量的控制方式、反应变量的检测方式、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不同层次。从类型上,教材基础又分为结构观察类、物质鉴定类、调查类、模拟类、验证类与探究类等几种基本类型,要将考纲要求的所有实验放在不同的基本类型中,进行比较。
答案:A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