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为沿海开发输出“智囊”“智库”“智多星”
地方高校“华丽转身”的样本意义
11月2日,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准备向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提交一篇长达1万字的新论文、新建议:《加快设立江苏沿海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他和博士生戴维在近两年时间跟踪调研基础上完成的。
如今,这样的论文提交,为高水平推进江苏省沿海开发提供决策智囊,已经是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的主要工作。“这是全省唯一直接服务于沿海开发战略的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责无旁贷。”成长春告诉记者。
高质量研究报告,屡被决策者吸纳
2007年4月21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和科学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2009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师范学院在江苏沿海开发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挂帅研究院院长。
2009年起,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从连云港一路南下,行程两千多公里,对江苏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及所辖沿海十四个县(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高起点建设江苏沿海产业带》、《江苏沿海产业带研究建议报告》、《关于盐城特色海洋产业建设的思考》等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些直接被决策部门采纳。
2009年7月,沿海开发研究院组织了“江苏沿海产业带建设”专题调查《江苏沿海产业建设建议报告》,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赞扬,同时作为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9江苏沿海开发合作恳谈会”重要交流材料。2010年形成的调研报告《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开发的几点建议》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与批示。
一系列发明专利,破解新能源技术难题
11月2日,盐城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王坚接受记者采访时突然接到电话,之后难掩欣喜之情地说,“学院去年新设立的‘化学储能与动力电源研究中心’,刚获批盐城市创新优秀团队,政府将资助100万元研发经费。”这一资金注入,不仅为科技服务研究平台带来财力支持,更反映出这一技术研发的价值所在。
“新能源汽车是盐城汽车产业内生动力的关键所在,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和本质在于其关键零部件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基础上的整车集成技术,只有全面解决电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难题,才有可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王坚对记者说,“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全球性课题。”
2010年,盐城师范学院组建“化学储能与动力电源研究中心”,入驻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该中心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河北工业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与江苏奥星、中大集团、悦达投资集团开展了实质性产品研发,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沿海产业。
记者了解到,该团队与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合作开展蓄电池的快速充电与管理研究,可实现20分钟充足蓄电池80%的电量,可能成为新一代风电、太阳能储电、国家智能电网储能电站设备、盐城“风电车”项目的关键技术。
新设相关专业学科,有力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整合学院的科研成果,集中支持沿海开发中的区域发展,盐城师范学院2009年专门设置了服务区域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陈向远告诉记者,近日,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中大集团等4家集团分别与盐城师范学院的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签订了共享实验室的协议,企业的科技人员可以利用盐城师院的智力资源,一起共同推进沿海开发产业科技攻关。
“盐城师院这几年学科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65%以上是非师范院系。”盐城师范学院副院长曹健告诉记者,“学科设置的调整,既是地方高校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为沿海开发提供人才支撑的长远之计。”
记者了解到,在积极服务沿海开发的同时,盐城师范学院积极寻求专业建设与沿海开发的契合点,实现专业设置与经济建设需求的对接。目前,该院根据江苏沿海开发的需要,申报了海洋经济学、滩涂经济与统计、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港航物流等8个直接对接江苏沿海开发的专业。该院将支持与江苏沿海开发关系密切的科研和教学平台的条件建设,从“沿海资源优化管理”、“滩涂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和“海岸带管理”4个学科方向,提高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形成“沿海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与管理”优势学科群。
“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不仅给沿海各市发展带来机遇,也给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机遇。我们学院在办学思路上旗帜鲜明地打出‘沿海牌’,不仅积极主动服务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同时力求实现自身与时俱进的转型升级。”成长春说。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