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座谈会在苏州市召开。会上,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4个试点城市分别介绍了本地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进展情况。统筹发展中高职教育,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增强职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成为与会代表达成的共识。
改革,各有各的精彩
强化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是苏州市开展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苏州国际教育园的整体规划及开发建设,充分注重资源共享;去年,16所在苏高职院校均参与了12个由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等共同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增挂苏州市图书馆分馆牌子的基础上,该市建立苏州国际教育园图文信息中心,使入园院校师生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今年10月,“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共同体”也正式宣告成立。
无锡市的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则选择在加强内涵建设上下功夫。2010年起,该市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技能四项提升工程”。每年确立职业教育市级重点建设专业40个(其中市区30个),每个专业资助建设经费8万元;每年建设和评选职业教育市级精品课程50门(其中市区40门),每门课程资助建设经费5万元;同时每年安排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和技能竞赛经费,着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和全覆盖、高水平、规范化的技能竞赛制度体系。这些工作涵盖了全部在锡高职院校,有力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如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常州市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该市以促进高职园区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群的紧密结合为切入点,引导、支持高职园区院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目前,围绕全市五大产业和“一核八园”,高职园区已经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5大专业群;根据全市的产业、资源、经济及社会发展特点,高职园区院校新设了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应用型、技术型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光伏、LED照明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环保装备制造、物联网技术应用、影视广告及网络游戏等。
发展,走特色鲜明之路
“推进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教育部确定的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由南通市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牵头实施的“中高职三二分段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试点项目”,将成为该市下一阶段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根据规划,南通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本校完成3年中等职业专业学习任务后,通过转段考核,认定合格的学生进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继续2年相近专业的学习,毕业后取得高等教育专科文凭。两校将通过专业建设标准、招生与毕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和实训实习、专业教学团队等全方位的“无缝衔接”,探索出一条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常州市今后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的重点。该市将通过促进高职园区园内和园外产学研合作两条途径,实现这一目标。在园内,将分专业大类开展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与高职院校对接活动,促进东西区教育、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实行企业高管、能工巧匠、研发人员和学校教师双方互聘;建立企业接纳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实践准入制度;建立校、所、企深度融合的激励制度。在园外,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统筹安排教学、实训实习、技能鉴定、就业创业、资金投入等,为院校学生、企业员工提供一体化服务。
根据对今后一个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思路的设想,无锡市把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形成“拳头产品”提上议事日程。该市将重点加强对首批5个市级职教集团的指导与支持,充分依托职教集团平台,推动集团成员院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设施、专业标准以及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思考,突破改革瓶颈的新起点
不符合改革要求的旧体制如何理顺?改革试点的建设资金如何保障?定期沟通交流、协作推进的机制如何加强?这一系列问题,正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引起了各地的高度关注和深层思考,并纷纷提出解决的意见及建议。
按现行体制,市级政府没有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管理的参与权,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滞后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因此有试点地区建议,应赋予地市一级政府更多参与高职教育的管理权限,比如将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自主招生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地市级政府。
针对高职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不够快的现状,有试点地区建议,省里应出台地方教育资源向高职教育倾斜配置的政策,确保高职生均公用经费投入和高职院校专项办学经费足额到位,同时国家、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对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也要给予必要的财政专项经费支持。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有试点地区建议,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中,应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含的学历层次有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专科不再是职教的顶点。同时,为了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议选取部分地处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经济发达地区,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国家、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允许其试办应用本科教育,在此基础上,批设一批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本科层次高职院校,培育一批以培养专业硕士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的高等学校,逐步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