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新百年计划”这些针对自主招生中的特殊群体的新政后。10月28日,人大推出了自己的“圆梦计划”,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学生,原则上要求是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学生。
人大自主招生本没有什么稀奇,奇就奇在这“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规定上,也正因为这个规定,人大的“圆梦计划”招致诸多非议。其实,人大自主招生,本来就是学校的自己招生政策,人大既然如此规定,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外人即使再有何等不平,那也只是隔岸观火。一昧对人大的自主招生政策横加指责,只会损害人大的自主权。如果自主招生完全按照社会人员的意思来办,那还是自主招生么?
人大的自主招生既然名之为“圆梦计划”,那这个计划内的人当然是要有所侧重的。按照北大的自主招生逻辑“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方式来做自主招生,那不叫“圆梦计划”,因为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凭借自己的考试成绩也是完全有可能考上北大的。既然叫“圆梦”,就是针对的那些凭自己之力很难考上人大,或者考上人大有一些困难但素质并不差的学生。依此来说,人大的“圆梦计划”针对农村学子,已是难能可贵之举。
至于招致诸多指责的“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规定,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众所周知,现在大学里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人数极不均衡。尤其是在名牌大学里,农村孩子只占了极少一部分。内地农村学生难入名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 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比例从三成下降到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寒门出贵子”不再是鼓励,反倒成了讽刺。
在城市与农村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下,名校在招生时有意思的向农村学生偏向一些,为他们提供绿色通道更有益于公平。这样的探索也应该得到社会的赞赏。而“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规定看似不公平,其实也很公平,因为他照顾到了农村里那些没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家庭,而且,自主招生人数有限,充其量也只是个象征意义。找几个农村学生,又能妨碍到别人的正常入学么?那些打着公平口号反对的人不知道自己倡导的以分数定输赢的游戏规则其实本身就不公平。还有,人大的自主招生无论怎么说都是有自己的自主权的,如果一个理工院校面向理科生自主招生不知道是不是也会被他们冠上“不公平”的帽子,只不过因为这个政策将文科生拦在了门外。
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社会各领域都要追求公平,而教育的公平则是重中之重,人大的自主招生政策无论怎么说都是在通向教育公平之路上的一个有益探索。人大有自己的考量,也有它的自由,我们还是暂且放下争议,看它“圆梦计划”的效果吧。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