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神八踏上赴约之旅 年轻人才“掌舵”空间交会对

发布:2011-11-03  来源:
分享到:

神八飞船踏上赴约之旅 天宫一号等待太空相拥

年轻人才“掌舵”空间交会对接

  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使命的神舟八号飞船,1日5时58分07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开始追逐天宫一号的漫漫行程。

  为神八送行的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喷出礼花般的绚丽尾焰,绽放在秋日黎明的戈壁滩上空。

  6时07分53秒,船箭分离,神舟八号进入预定轨道。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此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距近1万公里。

  在未来两天内,神舟八号将沿着陆、海、天基“三位一体”测控网铺就的赴约之路,在中国上空完成交会对接,结成相依相拥的“太空舞伴”。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全掌握空间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32天又8个小时前,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从同一发射塔架升空。绕地球飞行485圈之后,这枚中国目前体积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已降轨进入距地面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八号前来相会。

  相约太空——人们赋予浪漫想象的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看来绝非坦途。神八飞船要通过5次变轨、4次“刹车”,经过将近130万公里的远行,才能一步步“逼近”天宫。

  “两个以7800米/秒速度飞行的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准确会合,精度要控制在十几厘米之内,这就如同‘太空万里穿针’,比我们常说的‘百步穿杨’难多了。”周建平解释。

  “确保精度的第一关就是发射。”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说,神八发射实现了“零窗口”,也就是在正负误差不能超过1秒的情况下准时发射,确保了飞船精准入轨。而神八飞船和天宫一号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传感器,将确保两者的“相拥”无缝对接。

  上千条测控指令,数以万计的测控数据,复杂多变的轨道控制……几个月来,北京飞控中心一大批测控专家奋战在保障交会对接任务的岗位上。据中心党委书记刘清华介绍,执行交会对接任务的科技干部中,95%是硕士、博士毕业生,平均年龄仅33岁。

  “他们是中心实施航天飞控和科研攻关的中坚力量。”刘清华说。

  飞控大厅内,女博士、轨道专家李革非正在进行天宫、神八交会前的最后一次复核。李革非制定的《神舟八号轨道控制方案》是整个轨道计算的核心,开发耗时一年多,通过对轨道目标的深入分析,大大提高了对接精度。

  在任务中表现突出的,还有硕士研究生、青年测控专家李剑。他研制的“天地一体化飞行控制系统”,可支持多型号任务、多目标测控,提高了飞行控制的安全可靠性。作为飞控组副组长,他还带领一批博士、硕士,开创性地设计出交会对接任务飞行模拟器。

  据介绍,北京飞控中心瞄准世界一流飞控中心标准,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长期规划:在5年内分三个层次培养造就以高水平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为重点的、相对稳定的优秀人才群体,形成汇集勇担工程大任的“帅才”、善解技术难题的“专才”、统筹各方工作的“通才”的人才格局。

  刘清华说,中心每年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科研院所进行学习交流,依托知名院校开办硕士班,已有120名骨干完成了在职培训;建成了博士后工作站和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把工作站、实验室建设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相结合,加速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对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中心通过设立突出贡献奖、优秀科技干部奖等,鼓励高层次人才多出成果。

  这次交会对接飞控人才方阵中,北京飞控中心自主培养的硕士、博士占到80%。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