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综述

发布:2011-11-28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分享到:

  一年一个专题 三年一条“红线”

  ——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综述

  “同一个地方,相聚滨湖;同一个主题,聚焦课堂;同一个期待,提高质量;同一个收获,追求满意。”11月22日,第三届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在无锡市滨湖区举行,出席论坛开幕式的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这样总结三届初中教育论坛所取得的成果。这次论坛已是初中教育论坛在滨湖区连续举办的第三届,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聚焦教学: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

  同一个地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二胡伴奏声中,师生们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诵起余光中的《乡愁》。这是滨湖区雪浪中学为论坛准备的一堂教学展示课。展示课后,该校教师又为来宾呈现了一场以“创意课堂”为主题的研讨及校本研修活动,其新颖的组织形式和富有实效的研讨内容,博得现场来宾的阵阵掌声。类似这样的精彩现场先后出现在2009年的蠡园中学、2010年的东 实验学校,因为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已连续3年在滨湖举办。

  “今后不管初中教育论坛在哪里举办,大家在谈到‘聚焦课堂’这一话题时,都会不由得想到精彩的滨湖初中教育。”胡金波说,教育是依托现有的人培养未来的人,其使命之一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中在教育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因此,改进初中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初中教师专业素质,在今天就显得格外迫切。为此,他送给广大初中教师16个字:把握趋势,更新观念,强化模式,育人为本。“要立足课堂,跳出课堂,立足课改,跳出课改,创新模式,给学生提供自由、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胡金波说。

  同一个主题

  三届初中教育论坛,虽然年年相聚无锡滨湖,但一年一个专题,三年始终牵住“关注课堂”这条“红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第一届论坛的主题是“聚焦教学质量:学校制度建设”,第二届论坛探讨的是“校长的观念与作为”,本届论坛则专注于“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11月2日上午,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九俊做了《教师在教学中成长》的大会主题报告。“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上课是天大的事情,我们必须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课堂。”他认为,一名教师要想成长为名师,除了对教学要心怀敬畏之外,还要看他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支撑,有没有理解的能力、实践的智慧和反思的精神。在谈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时,杨九俊特别提醒大家,在学习和借鉴名师时,要多研究、多思考,避免因简单的模仿和重复而失去个性,导致“仿真致死”;在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关注精神层面的内容,防止“技术致死”;在实施精致化管理中,不能因“追求精致”而丢失了“教育的内核”,导致“精致致死”。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年轻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还要善于为自己创造关键性事件,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基于标准,源自心灵”的专业发展目标。

  如果说杨九俊为青年教师绘出了一副清晰的专业成长路线图,那么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则在报告中给代表们展示了一幅“绿色学习”的美好愿景。桑新民在名为《信息技术新发展中的学习方式与教师发展》的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的种种误区和弊端,提出绿色学习(G-learning)的概念,提倡“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广大教师找回健康、快乐学习的本来面目”。

  同一个收获

  无论是专家的引领,还是现场的展示,都让与会初中教育工作者收获颇丰;11月23日上午举行的沙龙研讨活动,更是令会议代表深受触动。

  “最近3批特级教师中,高中教师约占一半,小学教师约占四分之一,初中教师仅占八分之一。自从1978年我省开评特级教师至今,共评出1485名。在全省50万名中小学教师中,特级教师占比接近千分之三,而初中教师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在主题沙龙活动中,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丁昌桂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他认为,初中一直被称为“细腰”“豆腐腰”,指的就是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根源就在于初中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要想把初中这个‘细腰’做粗做强,关键是要为初中教师发展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把教师推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那么,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校长,该如何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加油鼓劲呢?滨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洵如提出,“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教师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该区形成了若干个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抱团共同体、城乡捆绑共同体、异地交流合作共同体、携手发展联合共同体,以及涵盖了各门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通过这些“草根”合作研究团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溧水县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则根据切身体会,提出“通过提供尽心尽力的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他认为,教师成长就四个字——“听说读写”:听,就是让教师多参加教研活动,聆听名家观点;读,就是督促教师多读书、勤思考;写,就是鼓励教师多动笔、勤写作;说,就是为教师搭建平台,让教师敢说善讲,从而实现教师的本土化、校本化成长。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