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后进生”到“尖子生”的转化

发布:2011-10-29  来源:新浪网
分享到:

  从初中进入高中后,随着知识量的快速增加、思维能力要求的加大,只凭高三一年就能冲入名牌重点大学的学生已凤毛麟角。学生在不断积累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后进学生”、“中等学生”、“优等学生”和“尖子学生”。

  一个学生由后进学生发展成尖子学生至少要跨过三道槛。

  第一道槛:由“后进学生”向“中等学生”转变

  很多后进生的家长,经常是急得寝食不安,而学生却得过且过。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历史时,他们也并非不聪明,而恰恰相反,很多孩子在小学或初中都曾成绩优秀,曾是父母的骄傲和老师的宠儿。而如今,这些学生都有一个普通的倾向,那就是“厌学或厌科”。很多学生谈起学习以外的事情劲头十足,一提到学习却一言不发或“嗯、哦、啊”,应付之后行动上却没有变化。

  这部分学生学习好时多是家长的宝、老师的宠儿,奖励不断,他们在这种利诱下,用一点聪明加小小的努力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恰恰是这些额外的奖励与照顾,很多孩子形成了为老师学、为家长学的心理。等进入高中后,由于竞争的加剧、难度的加大,他曾经的小聪明不足以支撑其一直以来所获得的骄傲与奖赏,如果再加上家长由“利诱”改为“威逼”,叛逆的他可能就会放弃学习或一些学科。还有极少的孩子甚至由于对家长或某科老师不满而故意不学习或不学某科,以为这样就可以刺激或报复家长和老师,而实际的结果却是自己的学习越来越差,越来越难赶上,从而开始厌学或严重偏科,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对于后进生,如果有厌学情绪的首先要解决厌学的状况,让他由“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然后再给与一定的鼓励。有了学习的欲望,凭这些孩子的聪明很快就可以跨入中等学生的行列。

  第二道槛:由“中等学生”向“优等学生”转变

  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中等学生最多。这部分学生整体上都还是想学习好的,有些学生学习还特别努力,可成绩却不怎么好,这是最让人心痛的一部分学生。这种特别刻苦却成绩平平的学生,尤其以女生和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为主。这部分学生普遍比较听话,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些为了完成任务还加班加点。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一个学生成绩优秀的基础,但并非全部。

  其实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成绩平平或不稳定,恰恰是因为其太拼时间的缘故,他们拼着时间完成作业,拼着时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而忘记了拼时间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而非单纯的花够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注重听课效果而先预习和保证休息的习惯,如果上课听不懂或精力不济少听了10分钟,那这10分钟的老师讲解的精华可能要在课外花1小时或更多时间才能弥补,这样就形成了没时间休息,上课没精神听课,需要课外花更多时间补的怪圈。

  面对这部分学生,首要的是让他放松下来,保证听课效果,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才可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有些学生平时上课听懂了,作业也做的不错,习题也做了不少。于是考试时碰到自己见过的试题就考的好,见到自己没见过或忘了的试题就考的不行。出现这种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总结与系统化,于是在大考时遗忘就多,起伏就大。针对这种学生,首要的就是加强总结,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然后学会精做题和题后思考,形成做题以一当十的效果,这样孩子的成绩就会稳步提高了。

  总之,中等学生首要解决的就是要将拼时间的心态进行小小的调整,切记“努力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多借鉴好的学习方法,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其就开始跨入优等学生的行列了。

  第三道槛:由“优等学生”向“尖子学生”转变

  优等学生普遍喜欢学习,并能从学习与解题中找到乐趣,同时又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这部分学生却很难进入尖子学生的行列,根据众多学生的对比。发现“优等学生”与“尖子学生”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学习的计划性不同。优等生有些有学习计划,有些没有,而尖子学生则普遍的有中长期的学习计划和短期到一天的学习计划,而且能保质执行,也正是在这种保质保量的计划学习下,尖子学生比优等学生平均每天相对多出了30分钟的学习时间。30分钟时间虽短,但高手之间的较量也恰恰是在这分毫之间。

  总之,学生学习是一个以大脑为主要参与对象的过程,而大脑对任何知识的接收与存储及处理,都是在大脑开放、活跃状态下完成的。所有学生学习的基础就是让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开放且愿意接收的状态,而这都是一个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和把控的事,外人是无法控制的。因此所有学生学习的基础就是“我要学”的强烈意愿,这样才给知识在大脑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基础;其次学习如行路,可以走、跑、骑自行车,也可以乘汽车、搭飞机或坐火箭,而对每个学生来说,其学习的总时间是固定的,而要达到更好的效果,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更好的工具,用最好的方法来提升学习的效果;最后,方法和工具都有了,学习的效果就如航班的起落一样,一个好的计划可以将飞机的起落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一个随意执行的计划则可以将一次起落扩大到30分钟,日积月累,一个机场的年起落飞机数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差距,这也就决定了机场的收益,同样学习的效果也就在这种计划中产生了差距。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