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国庆人欢, 校园里一道特别风景

发布:2011-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国庆佳节来临,各高校挂起横幅,摆满鲜花,处处美景。而其中有道独特的风景,尤其令人忍不住要驻足欣赏,那就是盛装打扮的少数民族学生们。

  记者走近他们,从姹紫嫣红的民族服饰说起,从形态各异的风俗聊开,少数民族学生走出家乡汇入广阔天地的感悟,在这个国庆日,凝结成对祖国和民族大家庭的一片深情。

  留南京,去看晨曦中升国旗

  “国庆去南京市政府门口看升国旗!”在南农大,经管学院大四维吾尔族学生艾司艾提江·艾尔肯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新疆巴州轮台里,来到南京后,特意跑到市政府门口看国庆升旗:“我早上5点多就出发了,当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感觉到祖国很强大,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南农大农学院大三藏族学生洛松邓培可不满足在南京看升旗,大一的时候还到北京去看了升旗。“虽然已经是10月2日了,但广场上看升旗的人仍然很多。到祖国的心脏去看升旗,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那股兴奋劲就别提有多高了。看完升旗一点都不累,当天还去爬了长城。”

  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三大羌族女孩杨东乐告诉记者,少数民族学生回家不方便,不少人都会选择出去玩,南京的中山陵、总统府一般都是刚来的新生们的首选,有条件的也会选择去北京看升旗,“毕竟这是一个神圣的事情,作为中国人都应该感受一下那种氛围,一种爱国的情怀会油然而生的。”

  南农大公共管理学院锡伯族新生郭盼盼和南理工材料学院怒族新生李嵬卿都入校才一个月左右,这是他们在大学度过的第一个国庆节。他们俩的国庆“套餐”相当一致:“在图书馆看书,我们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差一些,可不能落后在起跑线上。”

  “这个国庆假期,我打算去华西村看看。”南农大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生、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屯堡乡马者村的杨泓说,“我去东台、常州的农村学习调查,惊叹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像常州中等偏上的人均年收入都能达到7万多,而我的家乡人均年收入现在只有1700元。”杨泓特别关注国家的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相信家乡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庆国庆,民族盛装汇成欢乐海

  记者在金陵科技学院发现,操场边的少数民族学生们都穿戴起了姹紫嫣红的民族服饰,舞动时,立刻幻化出一片斑斓多姿的欢乐海。

  酒红的领口大蝴蝶,淡彩虹色的裹边衣袖,朝鲜族姑娘金丽敏介绍道:“这裙子上的玉穗子代表出身高贵,而头顶的发髻花冠代表未婚……只有像国庆这样的大节日,或是结婚等人生大事,才会穿上这么讲究的韩服。”身着绣金大摆裙的蒙古姑娘吉雅指着鎏金头饰说:“我特地去买的,在重大的节日,蒙古族喜欢把金、银或者红珊瑚等财宝装饰在头上。”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书记黄明宏告诉记者,商学院有来自28个少数民族的共191个学生,刚开始,好奇和不了解也在所难免。即使是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刻在人们脑海的也都是些“经典画面”。

  刚入学时,财务管理班的蒙古族姑娘吉雅被好奇的同学们问到无语:“大家都中了电视剧的毒了。内蒙古并非处处是草原。我可不睡在蒙古包里,也不会骑大马,血管里流的更不是牛奶!”维吾尔族的玛尔哈巴·艾沙在旁哈哈大笑:“大家也认为,在我们新疆,一打开门就是大沙漠,一出门就骑上小毛驴呢!”

  “你是什么民族的?”“怒族。”“哪个怒?”“愤怒的怒。”在南京理工大学,来自云南的怒族新生李嵬卿入校才一个多月,同学们好奇地追问。李嵬卿告诉大家,怒族现在只有二万七千人左右了,都住在怒江边上,一般人都很少知道这个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不仅服饰姹紫嫣红,而且个个多才多艺,任挑十几个学生,就可以组织一场很有水准的国庆晚会。”黄明宏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

  祖国好,天地越走越宽阔

  王虹萩是个壮族姑娘,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天保口岸辖区。父亲因车祸致五级残疾,她从小就上山捡矿石采草药陪家人共渡难关。

  “国家的政策让我走出寨子,否则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王虹萩说,“全班37个学生,入学时我考了30名,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关注我,今年上学期我终于爬到了第2名。”不仅是学习上的坚持,王虹萩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2009年底她在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根据班级故事改编的小说《听说》。

  “写小说的时候,家乡发生了旱灾,青海玉树又发生了地震。”王虹萩告诉记者,全国轰轰烈烈的救灾热情感染了她,她随后以“水润西南、情暖玉村”为主题在学校开展了新书义卖活动,为灾区筹得善款1789元、衣服567件、鞋987双、裤子254条。

  王虹萩迈出了献爱心的第一步,此后她还开展了多项爱心活动,为家乡的孩子添置社科全书。近日在江苏产生的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5个提名奖项,她就是其中一个。

  “入学时,自己的家境比较贫困。上至国家、下至学校都给予了不少帮助。”金陵科技学院的苗族学生蒙安标告诉记者,除了每个学期800元的补助,学校还另外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兼职。这个暑假,学校还在一个科技园给他找了网络工程师的实习机会。

  “如果没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我就不会到南京读大学,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我。”玛尔哈巴·艾沙一身红色披纱,笑容可掬,“以前在新疆,我只有很小的一片天。到南京以后,作为少数民族学生,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在文艺特长上也有了很大的舞台。”

  “在新疆时,我每天9点半才起床,玩玩闹闹,生活很悠闲。到了南京后,我发现身边的老师、同学都那么努力,我开始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四面八方的营养。”玛尔哈巴·艾沙说,来南京以后她“偷”了不少优点,勤奋只是其中之一。

  为帮助玛尔哈巴·艾沙等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学校四处联系实习单位,艾沙获得了在南京电视台实习的机会,还参加了青奥大使的选拔活动。

  “真没想到自己能参与到这么大的活动中,激动的心情没法表达。”玛尔哈巴·艾沙给记者讲了个小插曲,“决赛中我第一次有幸穿云锦服饰,我一边惊叹云锦巧夺天工,但一想到每一件都价值不菲,穿得小心翼翼,心想天啦,我这么胖,撑坏了可怎么办呀?”“从主持班级晚会、到商店去演出,再到紫金饭店里主持新闻发布会。我觉得自己‘脱胎换骨’,到南京读书改变了我整个人生的规划。”玛尔哈巴·艾沙告诉记者,人生的天地越来越宽阔。去年,她代表学校参加了省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获得了特等奖,今年她又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文体之星的称号。

  说未来,回到家乡仍会想念这里

  国庆人欢,说起未来,大家都洋溢着笑容。“毕业后我会回家乡报效家乡父老,我的未来在我的家乡。”王虹萩是家乡的第一个大学生,那里的学校没有教室,学生打球就在墙上挖个洞。每年暑假,她都有在当地企业实习的机会,但她每次都放弃了,选择给寨子里的孩子补习功课。每次回去,孩子们都“踏破”了她家的门槛。“我想,给予知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希望。我跟他们说,要出去看看世界,但也要记得回来,因为这里的亲人更需要我们。”

  南农大经管学院大四维吾尔族学生艾司艾提江·艾尔肯,16岁离开家乡新疆巴州轮台县,出来求学已经8年了,他说:“我的家乡也在不断发展中,和我小时候出来时已经大不一样了。人口从10.9万人增长到了15万人,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不少东部沿海的人也来到我的家乡经商。”

  “会回家乡,但也会怀念这里的朋友。”金融学的回族学生卢鹏说,大一的时候成绩跟不上,同学们总不忘提醒他上课、复习,老师一节课都要提问他好多次。“有次跑3000米,快跑不动的时候,同学们给我送上矿泉水,还陪着我一起跑。我们一个50多岁的任课老师,竟然直冲到跑道边,握着拳头、大着嗓门帮我喊加油。当时我的眼泪感动得都快流下来了。”会计学08级的苗族学生蒙安标说,老师、同学们的关爱,让自己感觉是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刚来时总觉得肉吃不够,后来交了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大家怕我吃不饱,带我去尝莲子粥、黑米粥,我竟然爱上了这种甜甜的清淡口味,反而把清淡的食物带回家了!”玛尔哈巴·艾沙告诉记者,以后毕业回新疆,一定会很怀恋这种味道。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