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目前,我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情况如何?
城乡学校硬件差距在加速消弭
“这是我们学校图书馆,是今年暑假投资36万元改扩建的,藏书近5万册。”9月5日上午,在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12岁的讲解员、四(4)班学生张一神气地向记者介绍。
“这是生态池,里面长的是水八仙,完全靠生物循环净化水系。”
“这是自动气象站,同学们能够亲自观察,获取气象信息。”
“这是农村小学么?哪里还有农村的影子?就是许多城市小学也望尘莫及呀!”如果不是事先知晓,真不敢相信眼前的跨塘实小是从一所农村学校变身过来的。
这里还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重要变化:农村学校“硬件”全部达标后,“顶头上司”原为乡镇的,全部升级为“县管”——园区管委会直管。苏州市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段建伟解释说,“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学校所需经费统一列入园区财政预算,老师可以在全区范围调剂,真正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据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介绍,苏州2007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去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六统一”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时间表为:2010年至2015年,城乡学校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教师和校长配置、统一办学水平。“‘六统一’全部到位后,将高位保障苏州城乡教育公平。”
小学生“全进镇”,初中生“全进城”
苏州是我省经济最发达地区,那么,经济次发达、欠发达地区情况如何?
9月6日下午4点半,记者在高淳县阳江镇中心小学看到,一年级(3)班7岁的周一婷小朋友登上停在校园内的农公交学生专车,准备回十几里外的家。车上共有30多名不同年级的农村小学生,一位老师随车护送。
“阳江镇有24个行政村,学龄儿童除去择校的,全部在我校上学。”阳小校长王一敏告诉记者,全校2100名学生,路远需要乘车的有525名,每天早晨和下午由18辆农公交学生专车接送,专车费用政府补贴一部分,根据路途远近,每个学生每学期再自掏310-330元,每月平均60元。“农村孩子都到镇中心小学上学,意味着小学阶段机会均等。”
“农村小学集中到镇,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洪泽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概括该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我们学校不仅是镇上最漂亮的建筑,而且30个寄宿生宿舍今年上半年全部装上了空调,现接纳214名三至六年级的住校生。”洪泽县东双沟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兆龙自豪地告诉记者,“学生寄宿是免费的,每月生活费也不过200元。”
针对大多数乡镇距离县城半小时以内车程的实际,洪泽县在全省率先“让农村初中学生全部进城”,于2010年8月一举撤并6所镇初中,当年9月1日首批1200名农村初中生愉快地进入县城新区中学就读。
新区中学校长袁干军介绍,住校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住宿费,大巴每周免费接送;伙食费每生每月210元,特困生免费,困难生补助70%。周末免费接送加上伙补,学校每年投入130多万元。
“2012年前,县域内除湖区老子山镇以外的11所农村初中,将全部撤并到县城。”洪泽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月7日,央视《朝闻天下》用时2分25秒,对该县均衡初中教育的做法予以报道。
实现均衡,缩小师资差距是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我省先后实施了六大工程。”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徐泰来介绍,六大工程分别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工程,即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即有整洁校园、有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农村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四配套”工程,分别为理化生实验设备、体育器材、艺术教育器材、图书资料配套。“系列工程总投入145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30多亿元,主要用于对经济薄弱地区的补助。到2009年底,各项工程全部完成,大大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说实话,现在城乡学校硬件差距已经很小,差距主要在软件,其中师资水平又是关键。”高淳县教育局局长张培成表示。以该县为例,5名特级教师、1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全部在县城学校;市优秀青年教师,县城和农村的比例为10:6。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三大结构性矛盾。高淳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桂木具体分析道,一是年龄结构,农村教师年龄偏大、趋老,如该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4.8岁;二是学科结构,如英语,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教了,但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不够用;三是能力结构,“民转公”老师多是初高中或函授学历,素质偏低且年龄偏大。
“教具都现代化了,最缺的就是会用这些教具的老师。”苏北某县一位镇中心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全校25个班,只有1名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2名音乐老师,体育老师需要5个实际上只有3个。“音体美老师不够,只能由语数外老师来凑,自然会导致城乡孩子在素质上的差距。”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