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红表示:“自主招生联盟是自发组合成的,在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这种组合、分散是很正常的。复旦、南开退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并且各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两所高校对联盟招生成效的判断,即联盟能不能真正选拔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潜力和特长的学生。如果不能,且两校又不愿意加入到以此来争抢生源的行列中,那么退出是明智的选择。作为自主招生来讲,高校有权利自主选择。”
由此可见,当前的联考形式不能满足每一个加盟大学对人才选拔的需要。这一方面反映出,自主招生联盟在成立之初在“合作标准”方面缺乏精密考量。联盟成员在招生方向上应该是具有共同点的,成员高校之间的差距也不应过大,就像专家所说:“自主招生的结盟与否,从深层次上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尤其是人才培养理念。”
办学特色的迥异与人才培养理念的不合自然会导致联盟的分散。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单纯以考试的形式能否真正选拔出人才,这仍是一个未知。苏红强调,“自主招生的主要目标是‘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以及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潜质的考生’,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真正围绕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来改进选拔方式。”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可以确定的是,自主招生联盟的成立是有价值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的要求,这是理解当前自主招生联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表明了其合理性和紧迫性。尽管这一探索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导向是正确的,值得坚持。
那么,关于联盟的未来发展有两个问题不得不提。一是如何联盟,二是如何选拔。
对此,苏红表示:高校的联盟首先应该避免盲目。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高校在选择加入某个联盟时不应以名气、利益为考量标准,而应该主要考虑与联盟成员是否具备相同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理念。以此为基础,自主招生联盟才能在各高校间充分发挥作用,为各高校选拔到适合的人才。
有不少人把“高校联考”称为“小高考”,认为那不过是高考的一种变形。在这样的质疑声中,高校联盟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有专家认为:这要求自主招生的选拔要围绕学科特长、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质来做文章,要在考察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而不能采用与高考同质的方式来考察学生。
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既然将选择学生的权力交给高校,那么高校就应该将这种权利把握好,何必非要拘泥于考试这一种选拔形式呢?2011年底退出“北约”的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开展了“推优直选”和“自荐直通车”的选拔方式就是对传统考试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对高校来说,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到适合本校的学生才是最终目的,而适合的学生需要每所高校创新出特殊形式进行选拔。
“路漫漫其修远兮”!自主招生本就是高考制度的改革,自主招生联盟更是改革中的改革,其前途是光明的,可要真正达到每所高校对选拔人才的期待却困难重重。希望高校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将高考改革之路走下去,造福于千千万万的中国学生。(通讯员 曹洁琼 记者 练玉春 )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