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艺考热多言捷径通高校 不差钱油水肥了谁腰包(2)

发布:2012-01-14  来源:
分享到:

“关系”变陷阱,钱财打水漂

1月7日,家在北京丰台区的家长张先生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的孩子去年已经考取外地一所艺术院校,但是艺考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刘先生一直感到十分不舒服。一个生意上的客户向他介绍了一位艺术培训班的负责人,该负责人称自己认识北京某艺术院校招生负责人,让刘先生准备点“运作费”,并保证只要钱到位,孩子就可以被录取。

张先生说,当时以他孩子的能力考取那所名牌大学难度很大,但孩子很喜欢,为了达成孩子的梦想,他一次给了这位负责人8万元,而且从考试到发榜的这段期间,对方不断地约他请一些人吃饭,有时一次就消费几千元。

最终张先生儿子还是靠自己的实力考上一所省外艺术学院,而北京的高校一点消息都没有,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最终,他动用各方力量让对方退还了4万元,之外的钱都打了水漂。

随着艺考的升温,关于艺考的骗局越来越多。而特别是艺术院校招生过程中的不透明、家长的急功近利心理,让一些骗子机构打着“找关系”的名号诈骗,使得很多家长有苦说不出,白白地耽误了考生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学教师都对家长这种做法持反对态度:“参加艺术类考试主要还看学生兴趣和素质,侥幸心理要不得,与其花费那么多人力财力,不如踏踏实实复习,还能提高不少。”北京一位中学老师这样表示。

一位从事多年艺考培训的老师透露,不少艺考培训班都是作坊式的,每到艺考前期,他们就召集几个人凑成一个“草台班子”。这些培训班以暗箱操作、找关系等为借口牟取暴利。其实,很多机构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神奇”,根本没有那么多门路,基本上都是能蒙就蒙,蒙不过就招摇撞骗。

乱象滋生源于艺考不透明

艺术类培训辅导机构的乱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日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不得参与创办艺术类辅导机构,给艺术类招生考试这一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敲响了警钟。

实际上,真正令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宁愿相信艺术类考试是一条“捷径”,愿意相信那些辅导机构“可以拉关系”的承诺。辅导机构的乱象折射的却是艺术类招生考试不公开不透明的顽疾。

中央音乐学院一位二胡老师曾公然站出来揭露了该学校的招生不正常现象,认为是对艺术的不尊重,掀开了冰山一角。

来自北京传媒类艺术院校的博导胡老师表示,有良知的艺术院校教师对所谓招生黑幕都深恶痛绝,“艺术院校不能够背上黑幕的名字,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院负责。”

他还告诉记者:“社会上的招生中介大多是骗子,他们有的是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某某领导和老师的朋友,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是,只是个所谓的圈内人士。有的人是做中介收取好处费,有的根本就是骗了钱走人。这类人是最难杜绝的,每年都会出现,而且越是敢于开价敢打保票的人可信度越低。”

相关人士指出,除了下发通知外,必须要有明晰的制度来确保招生公平,比如在职教师均应明令禁止不允许私下招收学生,一经发现立即严厉处理甚至开除。

伴随艺考热的出现,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考试的公开透明,南京一所艺术高校出台明文规定,考试前后几天,任何教师不得随意外出,不得随意与外界联系,考试过程中更不允许打电话、收发短信等。考试时的打分会有一个基本的标准,任何教师对于某个学生的分数打得过高或者过低都被视为涉嫌,不被计入成绩。

“最根本是要解决艺术类招生考试的公开透明问题,引入规范的监管,杜绝黑幕,这才是根治培训市场乱象的一个根本途径。”胡老师认为。(记者 车辉)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