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允许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以选拔那些不容易在高考中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2010年全国共有80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起初,各高校通常是“单兵作战”,根据本校特点自行命题考核。到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四所高校首次尝试联考,揭开了自主招生联考的序幕。
“华约”、“北约”、“卓越”
各有千秋
2006年“京城五校联考”队伍扩至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5所高校并联手“作战”至今。
2010年11月,“华约”、“北约”、“卓越”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相继成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华约”是指由以清华大学为首的7所国内综合性高校组成的自主招生联盟,其最初的模型为2010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生部门共同策划,并委托专业考试机构举行自主选拔合作测试,实现招考分离的“五校联考”。2010年11月19日,“华约”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加入联盟,“五校”扩至“七校”。
“北约”联盟成立于2010年11月21日,最初包括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7所高校,后又有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6所高校加入。当时13校联盟的格局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东西知名的综合性高校。2011年末,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退出“北约”。
2010年11月25日,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后来的重庆大学这9所国内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全方位合作,并签署《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实行联考。这一高校联盟被称之为“卓越”联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红博士介绍说:“目前,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各具特色,共同特点是:联合初试、自主选拔。打破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统一命题和阅卷,考试成绩可以共享并互相承认,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标准来进行录取。”
“集团军”,面临重重现实问题
“五校同盟”至今保持其一贯低调态度,而“华约”、“北约”、“卓越”联盟的相继出现使2011年的自主招生选拔录取“三分天下”的局面确立。三大联盟一举囊括国内29所知名高校,“集团军”的实力不容小觑,“强强联合”的阵容必定对优秀生源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至于“组团”争抢生源之说,不过是体现了高校“求贤若渴”的态度,并无过错。若因为联盟的成立让学生陷入选择困境,那么只能希望学生保持定力,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高校。
除了吸引学生,自主招生联盟的成立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减轻学生备考、赴考压力。苏红说:“确切地讲,自主招生联盟是指高校在考试层面上的联合,也就是采取了统一笔试来进行选拔,而且笔试只是选拔方式的一部分,有的高校还包括特色测试、面试等,这些还都是分开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试联盟的出现的确能够减轻学生应考的负担,能够实现一考多用的目的。有人说自主招生联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个结论有失偏颇。自主招生成立联盟后,考生的压力是比较大,但这不是成立联盟所带来的,是由该考试的高选拔性决定的。没有成立联盟之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联盟成立的初衷是好的,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探索也值得肯定。”
然而,2011年末,专家纷纷预测三大联盟将被取消,虽然教育部出面澄清传言,“华约”、“北约”、“卓越”联盟也表示:在2012年的自主招生中,依旧会延续联考模式。但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退出“北约”却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主招生联盟存在的现实问题。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