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关注被附加了很多其他意义 “高考状元”变奏曲

发布:2012-07-17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发布,一年一度的高考状元再一次聚焦人们关注的目光。今年似乎格外热闹,先是人大附中连续多年高产状元。随后,云南教育厅长向高考状元开炮;紧接着,各种状元笔记在淘宝上高价热销,各种生产状元的“神一样的中学”也被搬上了报刊……高考状元,已突破了以往“考试的优胜者”的定义,人们对他们的关注也不再局限于学习本身,而是不断被附加了很多其他的意义。

  □前奏

  超级中学垄断状元

  6月23日,北京高考出分。人大附中学生韩牧岑、李泽分别获得北京高考文理科第一名。这已是人大附中连续5年产生高考状元。从2004年至今,9年间,人大附中已诞生北京文理科状元共10人,成为近年盛产北京高考状元的牛校。

  类似这样的状况并不少见。河北衡水中学,2008年至2011年,该校共有278人考入北大、清华。2011年高考,该校包揽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同年,在全省前200名中,衡水中学学生占了近一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今年毕业的0901班,全班59人全部上一本,32人预计被清华、北大录取,平均成绩647.8分,被称为“最牛高考班”。

  高分学生集中且考入名校人数较多,这些重点中学中的“重点”被称之为“超级中学”。在不少省份,北大清华招生名额的一半都被少数几所高中占据,名校竞争呈现明显的“超级中学支配格局”。

  优秀生源过于集中在少数学校的现象令人担忧。著名学者杨东平指出,“超级中学”是违反教育规律、有害无益的。它高扬的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延续的是“效率优先”的“教育产业化”路线,它的成功是以牺牲大多数学校的利益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代价的。

  □高潮

  教育厅长炮轰状元

  针对“高考状元”,近几年,多部门联合发文禁止炒作。可每年高考结果一公布,全国各地争先以“高考状元”为由头大篇幅报道,有的甚至把“状元”平时怎么睡觉、怎么吃饭、喜欢吃什么、喜欢干什么等都一并公布。

  就在社会对各地状元持续热捧时,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关于“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的言论给状元热泼出了一瓢冷水。作为教育部门的官员,如此高调炮轰状元热,罗崇敏可谓是首开先河。他调研了云南近十年来22名“高考状元”和奥赛获奖者,发现他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大建树。他还查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124名高考状元,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罗崇敏认为,热捧状元的背后,暴露的是高考制度中的弊端,应该优化高考。凭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12年的学习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是不公平、不科学、不合理的。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