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江苏高考 > 详细内容

江苏高考作文9年来 首次“变身”材料作文

发布:2013-06-09  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

  专家:抓住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关键

  高考作文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一改往年“提示语+题目”的老面孔,变成了材料作文。专家认为,这样的改变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对高考作文的改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9年来首次考了材料作文

  据介绍,江苏高考作文在过去的8年里,一直是“话题作文”,即“提示语+题目”的形式。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在题型上可以算是重大改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说,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命题是成功的,是应该肯定的。再说,考材料作文有两个好处:一可以防止猜题、押题,二可以减少套作、仿作。

  全国写作教学专家、智慧作文倡导者、南京教科所洪劬颉老师说,“人迹罕至的山洞”表明是未开化之地,动物、植物静美生长,而探险者也是“无意中”走进,他们发现了蝴蝶,然后“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材料所传达出来的探险者是充满对自然的敬畏的,都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果无意之间打扰了,可能“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作文题目,不少学生觉得并不难写。金陵中学考点的孙同学说,他写的主题是“适宜的环境”,他联系生活,写了环境保护,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等,立意是人与生物彼此最好不要去互相打扰,而应该互相尊重与欣赏。

  不过,喻旭初却有些担心。尽管考前许多学校强化了材料作文的训练,但毕竟时间不长,不少考生对材料作文还不很适应,也许把握不住材料的含意。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有可能偏题甚至走题。这正是材料作文的风险所在。

  洪劬颉说,材料作文与以前的话题作文不同,不能抓住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某一句话来立意,而应该抓住材料的“核心语义”来审题立意。

  喻旭初认为,就这篇材料来说,最后一句“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是一个提示,文章可据此展开联想,确定主题。山洞里本没有蜡烛,探险的人点上了蜡烛,这就是个变化(或改变)。蜡烛可用来照明,让人看到了美丽的蝴蝶;而蝴蝶却因蜡烛的光亮而飞得不见踪影。也就是说,人给蝴蝶生存环境带来的变化(或改变),给蝴蝶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至少可以联想到两点: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的改变,会带来欢乐与成功;错误的改变,会带来痛苦与失败(甚至灾难)。明确了这一点,叙述、议论都可以。

  对人生没有想法写不出好文章

  由今年的作文题,喻旭初想到了前三年的题目。2010年“绿色生活”体现了一种生活理念,2011年“拒绝平庸”体现了一种人格修养,2012年“忧与爱”则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这些题目都涉及人生、社会的话题,都引导考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给广大师生一个启示:作文决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比单纯的写作方法更重要。作文最终考查的是认识水平。

  洪劬颉老师也认为,这道作文题对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首先引导了一种静美的人生价值取向,“文如其人”,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好人,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识见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的前提;其次倡导了一种智慧的写作价值取向,要写好作文,关键在平时历练。“好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阅(读)出来的”,应该成为写作训练的价值追求。要写出好作文,首先要想好。没有对人生的一点想法,没有一种人生智慧与识见,靠“宿构”、“东拼西凑”、“临时抱佛脚”是无法写出好作文来的。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