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考研 > 考研动态 > 详细内容

取消公费读研能否消减研究生教育泡沫?

发布:2008-02-22  来源:考试大   
分享到: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07年末公布:全国报考2008年北京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有21.445万,比上年减少了7127名,降幅为3.2%。这次的考研“降温”,是继2007年考研人数一降后的再降,与此相关,还有近两年一些大学生在本硕连读期间主动退学的读研“降温”,以及手持硕士学位证的求职“遇冷”。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温度一路走低”的信息,都把问题指向了我国饱受诟病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2004年,很多高校开始改革研究生学制,应用类学科普遍由三年改为两年或两年半学制。当时,许多本科生走上考研“独木桥”,就有着“本科毕业工作不好找,继续读研可以缓解自己心理压力”的动机。出于这种从众心理,2006年本科毕业生占了当年全国127万考研大军的一半。殊不知,扩招、改制和缴费,样样都赶上了的研究生们在拿到硕士学位走进人才市场求职时,才发现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学历崇拜”已经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再强调高学历,认为使用本科生不仅成本相对低,还比研究生年轻有活力,甚至把一些硕士到只招本科生的单位投简历的行为称作“搅局”。在“工作难找”的现实里感觉到“读研无用”,使这两届的许多研究生愈发变得脆弱、敏感起来,乃至比师兄师姐们更加郁闷。
  我国高校的硕士点每年都在增加,硕士研究生每年也在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对导师质量的抱怨有增无减,高校的功利性评价体系仍在误导着导师以经营科研为“主业”,给学生讲课为“业余”,甚至把学生当雇工,一些导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课方式令学生大为不满,一些高校还要求学生在所谓“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以为这就能确保“出口儿”的质量。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研究生教育并没有给研究生一个满意的“产出”,批量化生产使得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优势不再,加上因比本科高的学历而不愿降低求职期望,研究生学历不仅没有增添更多的就业筹码,反而成为一种找工作的负担。
  近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往往只有研究生名分而缺乏研究生能力,“用人单位不会看重你每门课考得好不好,而是直接给你个东西,看你能不能做出来”,面对这样的要求,研究生们往往捉襟见肘。本来,高校扩招带来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就在年年创新高,比如2005年有337万人,当年没能就业的有90多万人;2007年有413万人,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仍不下100万人。就业压力之大,导致一些高校的学生大三时就惶恐不安,到了大四还坚持上课的基本都是准备考研的。本科生就业难是近年的一个老话题,读研后找工作同样难也已成为无奈的事实。
  以往的考研大军中,出于对这种求职的恐惧,对自己就业能力不自信的占了相当的比例。如果没有坚定的学术信仰,在校读研就会感到是在十分痛苦地遭受折磨。“大江东去,浪淘尽”,如果淘去的是那些没有学术动机的考研者以及混文凭的读研者,那么于国于己无不是莫大的幸事。因为,考生单纯为求职而谋高学历,不仅让学术界失去了选拔人才的综合标准,也让考生自己失去了对研究生教育投资取舍的考量标准。
  放弃考研的人数增加,还与公费读研的逐步被取消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促使学生倍加珍惜自己对未来投资的这个考研选择,其中求学心理上的变化最为根本:从以往只是为了求职而谋高学历,转向挑一个既价格合理又适合发展的研究方向。
  或许正是把有利于筛选考研者的职业取向作为了改革的一个目标,2006年,北京大学取消了公费读研,2007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取消了公费读研。随着未来几年更多的高校取消公费读研,由单纯为求职而谋高学历的“学历病态心理”所导致的研究生教育泡沫化会不会有所弱化,也很值得人们继续关注。
  另一组不可忽略的数据,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正由“学历崇拜”到“名校崇拜”转型:报考2008年北京硕士研究生人数超过万人的惟北大、人大、北师大、清华莫属,这四所高校的合计报考人数占报考北京硕士研究生人数的三成,说明许多考生已对一些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夸大推销和不断膨胀的泡沫有所警惕的同时,又对名校研究生教育回报的预期寄予厚望。
  不可否认,北京地区考研人数再降温中的名校考研人数热度依然,同样存在“拥有名校硕士学位,就有了更好的就业资本”的成分。但只要认真考量过需要付出的成本,就应该属于理性的选择。尽管从研究生的市场供求关系看,中国的经济发达还需要几十年,对白领上岗有大量需求的时代尚未来临;尽管从研究生的培养机制看,有能力的硕士还难以较多地脱颖而出,但毕竟已有17所名校正在作为以完善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以建立研究生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其改革的核心,是从管理层面着力强化导师的责任,突出强调导师要在科研活动中培养人才,硬性规定导师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要有能力,要能创新。为选拔真正适合创新科学研究的考生,2007年北京大学不仅提升了招收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部分院系还实行了开学一段时间后由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的制度。这一切,正是吸引那些真正有志读研者的根本举措。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