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考研 > 考研动态 > 详细内容

生活艰辛 心态迷茫 是什么催生了考研族

发布:2012-11-14  来源:
分享到:

考研临近,据教育部统计,本次考研报名人数已突破170万,比2004年94.5万考生扩容近80万,这些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考研族又有着怎样的新变化?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高校,了解考研大军的生活和心态。

“大限”到期逼校漂族考研

今年是户口新政“两年底线”的最后期限,“校漂族”必须重新面临考研还是就业的抉择。

一年前还稍显轻松的小张现在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心理压力。记者见到小张时,他正在人大一间教室复习。他告诉记者,如果是以前,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学生活动中心上网,给以前的同学发几封E-mail,但现在必须要埋头苦读,因为今年是户口新政“两年大限”的最后期限了。

虽然已经毕业两年,但成天背着书包、戴着耳机的小张看上去和在校学生相差不大。毕业以后,他既没找工作也没考研,而是选择“漂”在学校。他和师弟师妹关系不错,周末还常常约着去聚餐,有时也会找他们借个学生证到图书馆看看书,碰到学校举办有意思的讲座还能去听听。“我是大五生。”小张自嘲说,“从1998年入学,在人大已经呆了整整六年,如果有人想来参观校园,我能当一个合格的导游。”

小张告诉记者,他那一届有不少这样的“同党”,但现在有一些人已经跟他一样,背着书包回到了“大学就读时代”。2002年,国家教育部等几个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然而,两年的期限一过,“校漂族”必须重新面临考研还是就业的抉择,要想继续逃避工作、正大光明地呆在学校里,就必须考上研究生。

《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使小张这样的毕业生顺理成章地成为“校漂族”。现在,“大限”即将到期,小张们重新背起了书包,这样紧张的生活能适应吗?小张告诉记者,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现在也只有“扛住了”。

精打细算后还是考研划算

大学四年花费近8万元,现在如果月挣1000元,要80个月才能挣回来,这样的话,还不如读研。

“我报考的原因很简单,现在找不到好工作。”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小郭在接受采访时告知,虽然现在正是大学生求职最热的时期,但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的不多。“我们系七十多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一考研。”小郭告诉记者,他最近陪同学去参加过几次招聘会,一些单位除了求学生的户口、学校、专业、成绩,甚至要求“社会关系、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什么社会关系、工作经验?”小郭有点儿愤愤不平?/P>

小郭告诉记者,刚开始他没下定决心考研,但到一家小公司应聘时发现,求职的除了本科生,研究生也不少,甚至还有两个博士生。而公司对于这些大学生是“爱要不要”,每月工资给1500元,还要承担拉广告的任务。“1500元,刨去房租,连吃喝都不够,还不如回去念书。”

小郭认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难题是教育成本增加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他大学四年为例,每年学费4000元,加上每年生活费、路费,四年花费近8万元;现在如果每个月只挣1000元,要80个月才能挣回来,这样的话,还不如再读一个研究生。

小郭告诉记者,这个数字只是“保守估计”,如果要算上从小学到大学的花费,以及为找工作投入的费用,数目将会更加惊人。而学生们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要添置电脑、手机等奢侈品,增加的成本使学生们的就业期望值更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把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三是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在职难读研催生“辞职生”

今年人大等名牌大学已经不再招收在职研究生,使得一些处于事业瓶颈的人痛下决心,辞职考研。

工作了三年的小崔9月份终于下定决心,从一家杂志社辞职,准备考研。“当了三年记者,越来越没意思,想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考研。”小崔是兰州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在北京的一个行业报,但她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干了半年,交了一万元违约金就辞职了。

小崔告诉记者,以往不少人为了自我增值,会去报考在职研究生,但今年像人大等名牌大学已经不再招收在职研究生,才使得他们这些处于事业瓶颈的人只能痛下决心,辞职考研。小崔透露,从“职场”转战“考场”的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脚踏两只船”。由于从去年起取消了在职者报考研究生需要开局级单位证明的规定,一些人一边工作,一边悄无声息地准备考研,待到生米煮成熟饭后再辞职,这也造成了考研人数剧增。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今年报名的考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占51%,非应届考生占49%,其中不乏像小崔这样从职场转换到考场的。工作三年,又重新背起书包、走进自习室,多多少少会有点不习惯。小崔说她第一次走进教室,有点心虚,感觉像做贼似的。由于一些科目的考研试题不断变化,她对于今年的考研成绩并不乐观。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做模拟试题时,英语才考了30多分。现在除了每天上自习,小崔还报了一个冲刺班,希望能增加点儿把握。

今年流行“考生跳槽”

为了今后的就业前景,许多考生选择跨专业报考,对此人大一位法学教授指出,这些考生面临着新的难度。

早上6点半,住在北航附近的小李擦了一把脸,就准备去上自习了。“北航本校的考生住得近,好占座,我们必须抢时间。”今年已是小李第三年报考研究生了。他本科读的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第一年报考人大新闻系,但没考上,今年报考的是北大法学硕士。

同住的两个老乡和他的情况一样。“如果今年再考不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已经白吃白喝家里三年了。”为了省钱,他们现在租住的是一栋家属楼的半地下室,每月房租1000元,还是觉得贵。小李告诉记者,像他这样考一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人并不少。“交叉学科”考生已经成了今年考研的一大新动向,和小李一样,他们往往跨专业报考,被一些教授戏谑为“考生跳槽”。

小李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种“半路出家”的学生来说,想轻轻松松就拿到“通行证”几乎不可能。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他们这样不得不把前几次考试当“练手”的考生,为了今后就业能顺利些,他们还是选择“赌一把”。

虽然“跳槽”的学生进行交叉式学习,具备复合型人才素质,但并不一定能得到学校教师的肯定。“'跳槽'的一般都以就业为风向标,某个专业一热,其他专业的都来报考,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延续性,也不利于学校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人大一位法学教授指出,由于本科所学的和报考的不是同一个专业,这些考生面临着新的难度。(实习记者 赵玥 )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