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考研 > 考研动态 > 详细内容

研究生教育改革箭在弦上

发布:2012-11-14  来源:
分享到:

随着又一次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的结束,新的研究生招考工作也拉开了大幕,近两年研究生不断扩招,虽然这对于报考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同时也使得现有研究生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变得愈发明显。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在设立之初就跟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在定位上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当时我们无力进行博士生的培养,所以当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充当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地位。

定位上的不准确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许多领域的培养过于偏重理论方面的研究,而忽略了对于实践的重视,据记者了解,这两年国家开始为研究生们举办专场的招聘会,研究生的就业虽依然好于本科生,但对比他们比本科生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投入,他们的就业形势也开始出现了困难。

同时,随着近年来研究生大规模的扩招,很多学校在硬件条件和导师数量上都已经不能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保证。在不少学校都出现了一个导师需要带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而不少实验室的资源也常常因为研究生过多而不够用。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顾海兵说,至少在他所接触到的领域里的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很难看到令他感动的论文。同时,很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形同“放羊”。这些情况极大地影响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学制<在两年和三年之间摇摆

现象 学制改革在试行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学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记者了解,中国人民大学从2002年起就有70%左右的专业选择了两年的培养模式。北京大学也在2002年进行了改革,并在2003年和2004年逐步扩大了改革的范围。而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也开始试行两年的培养模式。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大学哲学系等院系在将专业改成了三年之后又在重新酝酿将学制改回两年。

观点 文理科不应一刀切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顾海兵认为,现在不少大学在进行学制改革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真正进行详细论证该学科是否适合改制,是否在改制之后依然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只是单纯的提要尽快跟国际接轨。

这造成了在改制之后很难完成该学科既定的教育目标,而硕士研究生也无法学到应有的知识,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顾海兵认为,虽然英、美等国的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是采用1-2年的短学制,但是这种短学制跟他们的本科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非常吻合、紧密衔接,在教育质量上有保障。而我国同美、英等国在硕士教育上并没有多少可比性,单纯的模仿是没有意义的。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永生认为,目前不少院校在研究生教育学制的改革上过于简单,存在文科理科工科一刀切的现象。这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文科、理课、工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学科差异。人文社科类可以进行两年学制的改革,但是对于某些理工类的学科来说,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王永生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科三年的学制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质量,所以作为一所工科院校的北京交通大学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学制改革。

关键词 招生

招生环节难以落实

现象 院系难参与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被诟病最多的也许就是它的招生环节了。在记者采访中,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的招生环节在设置上并没有大的毛病,但关键是有的环节并没有落到实处。

不少考生告诉记者,硕士研究生的面试根本就是走过场,问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同时,有的院系干脆就只让招生名额内的同学参加面试,丧失了面试作为第二次遴选的意义。这样选出来的学生在考试能力上非常强,但在学术上未必具备发展潜力。

每年到了研究生考试和招生季节,每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就成了焦点单位,而各个院系反而相对冷清。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顾海兵认为,设立招生办公室来处理研究生考试和录取的事务虽然可以较大地提高效率,但是招生绝对不应该仅仅成为招生办公室的事情,而各个院系的参与度非常低,这并不利于院系招到最符合自己条件的学生。

观点 院校学生双向选择

放权实行招生自主。顾海兵认为,在招生和录取当中,应该给院校更大的自主权,比如院校的招生名额等等,让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应该相信院校不会拿自己的声誉交换眼前的利益。同时,将招生权力下放给更多的老师,让院系全体老师可以参与到研究生的录取工作中来。这样可以让老师之间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增加整个招生录取的透明度。

导师和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在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当中,不少学生是先申报了了某位教师的研究生,然后再参加考试。还有的是在录取之后马上就选择导师。顾海兵认为,这些情况都是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一个学生只有真正接触了一个研究领域,才能清楚知道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才会表现出在这个领域的潜力。因此,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进行双向选择。

关键词 费用

“自费”问题仍是焦点

现象 研究生成财源

研究生的培养费用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撰文指出,现在一些学校在本科生收费被控制以后,把变相扩大研究生收费作为新的财源。

盲目扩大自费生比例收费。据记者了解,自从研究生开始大幅度扩招之后,不少学校不顾自己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不足,盲目扩招。同时,在这种扩招当中,大幅增加了自费生的比例。将研究生的扩招当作了一种迅速敛财的工具。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招生的不透明,同时对研究生的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观点 培养费用应多元

据记者了解,业界就“研究生全面自费”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很久,虽然这一政策在短期内仍然不会实施,但不少专家认为,研究生教育最终还是会走向全部自费。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常务副院长王永生认为,自费并不是意味着要让学生承担所有的培养费用,国家和学校应该通过其他的渠道来帮助研究生解决费用问题。

大力开展助学贷款。王永生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助教、助学等项目的报酬可以解决一定的生活费用,但是这跟所学专业有太大的关系,而且基础性学科报酬非常少,因此助学贷款将是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国家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直接的援助。即使是在目前很多学生是接受公费培养的情况之下,同样可以通过助学贷款来自己养活自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设立全面的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国外高等院校中解决学生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国内著名高校当中的奖学金项目开始增多,但是整体上来看,依然是僧多粥少,奖学金的覆盖面太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和人力资源部主任程方平认为,大量引入奖学金项目,全面建立奖学金制度将是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最有保障的经费解决渠道。

-------------------■专家访谈-------------------

学制改变大势所趋研究生应取消公费

●徐子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记者: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学制的逐渐改变?

徐子健:我认为这是一种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硕士研究生定位的转变,学制也应该进行改变。当然这需要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对于我们以文科为主的学校来讲,三年的旧学制存在很多问题。文科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实验、实践的时间,也就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来进行这些工作的准备。据学校了解,甚至有的同学利用这些空闲时间外出打工,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同时,三年的学制也造成了对学校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从我们学校进行的学制改革来看,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效率提高了。

记者:您觉得研究生的扩招是否影响到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徐子健:从整体上来讲,是有一定的影响。这同各个学校具体做法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扩招并不是一定会引起质量的下降。关键是看随着学生数量的增长,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否成比例上涨。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比例和上升幅度。我们学校本来可以扩招更多,但是我们非常注意主动控制扩招的比例。

记者:如何看待研究生的收费制度?

徐子健:我认为硕士研究生应该取消公费,实现全面自费,因为大学本科教育都已经实现了自费教育了。同时,可以设立奖学金制度来作为一个费用方面的重要补充,以拉开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的费用差距,在各学科之间进而实现必要的平衡。

工科研究生更适合科研教师培养

●王永生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记者: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由那些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和团队承担主要的培养任务;没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不能带研究生”,您如何看待这一提法?

王永生:首先我认为,这一提法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其实我们现在不少的大学,尤其是像交大这样的工科院校在较多学科上都或多或少的在实行这一制度。我们对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经费上的要求,比如博导等需要三年筹集45万元的科研经费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他们安心地进行研究,可以给他们的研究生以最直接的项目锻炼,同时他们所带的研究生也可以通过“三助”

——助学、助教、助研来解决一部分生活费用。但是,也要看到,这种手段更多的适合于工科类学科,因为他们的科研项目多,经费高,而对于一些文科类的专业则研究的项目不多,研究经费也很少,还是需要国家和学校的支持。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