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民族电子工业摇篮”,是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现在电子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了完全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多科性的研究型大学。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空天院”)成立于2006年7月,是电子科技大学为开拓航空航天科研领域、拓展空间信息科学技术新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型学院。
空天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人,副高21 人,博士生导师3人,2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入选校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50%以上教师具有航天航空专业背景的博士学位,80%的教师在35岁以下。此外学院还在航空、航天领域聘请10余名著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其中院士4名。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学校为探索科研工作新模式,壮大学校科研规模和实力,跨学科整合科研资源,开拓航空航天科研领域而专门设立的以研究为主、兼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职能的创新型实体,是电子科技大学构建“一校三体”架构的重大举措。空天院的定位是校内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对外作为电子科技大学航天航空部门承接并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瞄准未来国家空天科技需求,培育重大科研课题和项目,开展高水平、高层次的空天科技人才培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空天院全体员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凝练科技目标,做出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学科平台为支撑、以渠道建设为抓手、以高新项目为目标的发展思路。科研涉及导航制导、测试通信、测试技术与仪器、微波毫米波电路及系统应用、空间光通信、时间频率控制与检测、系统测试与仿真验证光电技术、智能机电系统控制、微机电技术等领域。空天院成立以来科研工作发展迅猛,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研究项目、“十一五”项目、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在内的研究项目几十项,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空天院的管理模式在学校原有模式上加以创新、突破,现设有综合计划部、科技质量部、研究生科、工程应用部、学术委员会、总师办、战略专家委员会等。
在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空天院发展迅猛,科研方向涉及:飞行器测控通信、导航与控制技术,空间复杂电子系统仿真测试与验证技术,空间光通信技术,飞行器数字仿真与故障诊断技术,空间元器件及其应用技术,声频定向及其应用技术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以总装备部为代表的重点部门、以航天和航空工业集团为代表的重点行业,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重点区域的任务渠道,构建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以863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研究,以载人航天、北斗、核高基为代表的重大专项,以重大工程为代表的工程型号研制的任务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与中航集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共建了空间技术实验室,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共建了空间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航天七院共建了精确导航与制导工程中心,与美国微芯公司共建了智能机电控制联合实验室,与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共建了机器人远程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一批联合实验室。建院以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2项,累计到款9542.4万元。其中,航空航天类项目共110项,占总数的64.3%。撰写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21篇,其中:IEEE-Trans 4篇,SCI收录31篇,EI收录101篇,申请专利22项,授权10项包括1项美国专利,获得省部科技奖3项。
空天院主要面向: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路与系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光学工程、系统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招收优秀推免生及本科毕业生,在空间信息科学技术方向上培养以多学科融合为特色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将以国家重大高水平科研项目为牵引,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开发能力,为我国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研究人才。
学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47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50人,硕士研究生22人。
近年来,我院毕业研究生1/3左右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下属科研院所工作;约1/2进入Intel、IBM、爱立信、摩托罗拉、朗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部分进入金融、电力等行业相关单位,还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进入高校执教或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一致赞赏。
九州生气携风雷,春华秋实谱新篇。今后,空天院会不断开拓创新,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专家流动工作站、国内领先的培养空天信息科技人才的摇篮。实现重大空天技术装备产业化,为促进我国空天技术发展、繁荣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