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陈宣明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出生年月:1959年6月
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运用、经济哲学
主要学历(从大学起):
1997.9-2000.7 厦门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 获法学硕士学位 1
983.9-1987.7 厦门大学哲学系 获哲学学士学位
主要学术经历(进修、访问和参加会议):
2004年8月,参加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首届“中国哲学大会”,入选论文《经济哲学论生产力若干问题》,并在会上发言。
2004年8月,参加了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生产力对经济起决定作用——邓小平经济哲学的基本命题》。
2006年4月,参加了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2005年基地课题成果交流会,入选论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性特征》。
主要工作经历:
2005.7- 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993.11-2005.7 厦门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 书记 副教授
1987.7-1993.11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 助教 讲师
1983.9-1987.7 厦门大学哲学系读书
1983.9-1981.1 在家乡务农
1981.1-1976.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2443部队服役 副班长、班长、师教导队教员
1976.12-1974.9 福建省仙游县龙华中学读高中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律基础》《思想品德修养》《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经济哲学》
研究领域(专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运用、经济哲学
获奖情况: 《校园信息化过程中的大学生思政工作》获厦门大学2001年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主要科研项目:
A、福建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研究项目:
1.《论党的民主集中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相促进》1994.4-1995.5
2.《经济特区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1996.4-1997.12
3.《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三个问题》1997.4-1998.5
4.《市场中的国有企业及其改革》1999.4-2000.5
5.《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条件》1996.4-1997.5
6.《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性特征》2005.8-2006.1
B、福建省教育厅和厦门大学宣传部研究项目:
7.《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宏观考察》2001.4-2001.12
C、厦门大学科研处研究项目:
8.《经济哲学研究》2001.12-2002.12
主要成果:
著 作: 《哲学基本原理》(与人合作)1997年 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7-5334-2376-3/G.1936
论 文: 1.《社会主义义利观的三个问题》《道德与文明》 1999年 第2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2-1029
2.《“两课”教学要坚持理论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厦门大学教学研究论文汇编》苏 劲 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ISBN7-5615-1351-8/Z.43
3.《思想道德修养课应以“五观”为教学内容》《厦门大学学报》 2000年增刊(教学论文专辑)2000年12月25日出版 刊号ISSN 0438-0460 CN35-1019/c
4.《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点体会》《邓小平理论研究——福建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论文集》陈俊杰 主编 1995年2月 海峡文艺出版社 ISBN7-80534-759-X-I.654
5.《社会主义本质——发展与共同富裕》《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国家教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编1995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7-04-005460-4 IV-D61-53
6.《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思考、探索、创新——厦门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郑冬斯王豪杰主编1995年12月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7-5615-1062-4/D.78
7.《论党的民主集中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相促进》《邓小平理论研究——福建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二〉》陈俊杰主编 1996年8月 海峡文艺出版社 ISBN7-80534-912-6-I.807
8.《改造主观世界是廉洁自律的基本条件》《福建理论学习》1996年 第9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5-1163-D
9.《行政监察重点:依法办事》《厦门日报》 1998年8月7日 第12版 国内统一刊号:CN35-OO22 第13821号
10.《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福建理论学习》 2000年 第8期 国内统一刊号:CN35-1163-D
11.《校园信息化过程中的大学生思政工作》《与时具进 开拓创新——厦门大学2001年度学生思想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集》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ISBN 7-5615-1922-2
12.《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宏观考察》《社会主义研究》 2003年7月1日出版 刊号ISSN1001-4527 CN42-1093/D,鄂新出增刊字(2003) 第063号。
13.《论学习原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关于公共政治理论课哲学教学设计的一点探讨》《厦门大学学报》增刊(教学论文2辑)2003年6月28日出版刊号ISSN 0438-0460 CN35-1019/c。
14.《经济哲学论生产力概念及其基本属性》《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九)》马俊如 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12月 ISBN 7-5017-5275-3/G.1065
15.《论“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白振刚 胡 严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4月 ISBN 7-5043-3953-9/G.431
16. 《经济哲学论生产力基本内容》《中华名人文论大全》鲍岳廷 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年4月 ISBN 7-5059-4616-11
17. 《关于以人为本教学理论的辩证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增刊(教学论文2辑)2005年8月 出版刊号ISSN 0438-0460 CN35-1019/c。
联系方式:
地 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哲学系
邮政编码:361005
电 话:0592-2183484 (H)
电子邮件:xmchen@xmu.edu.cn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