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考研 > 院系介绍 > 详细内容

徐州师范大学专业介绍 理论物理专业

发布:2013-02-26  来源:
分享到: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发展深深地植根于人类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之中。人们对物质世界普遍规律越来越深入的理性认识,就构成了不断发展着的物理学。一定意义上它是自然科学中最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理论物理专业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它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理论物理有较早的发展历史,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招收过两届研究生。理论物理学位点正式建成后,学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已经招收了十届研究生。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非线性理论、凝聚态理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计算材料科学以及原子与分子物理等,内容涉及近代物理诸多领域。现已经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四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有近120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在师资队伍中,有多名具有教授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在毕业的研究生中,有的在高校工作,有的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理论物理学科(07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培养目标

2.掌握物理学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物理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物理学学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物理学学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物理学学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4.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1. 非线性理论

2.计算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材料科学

3.凝聚态物理理论

4.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

5. 粒子、核与场的理论

学制为3年,根据《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一) 课程设置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A.公共学位课 (9学分)

第一外国语(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B.学位基础课(3门,9学分)

高等量子力学(3学分)

数值分析(3学分)

高等统计物理(3学分)

C.学位专业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

非线性动力学(2学分)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2学分)

固体理论(2学分)

凝聚态物理导论(2学分)

量子信息(2学分)

群论(2学分)

量子场论(2学分)

D.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不少于4门,其中跨学科课程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

公共选修课

文献检索(1学分)

计算机基础(2学分)

专业选修课

混沌控制和同步

材料物理

量子光学

文献选讲

多体量子理论

量子调控

随机过程

半导体输运和光学中的量子动力学

粒子物理

2.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全校研究生都必须选修的课程;专业选修课指根据研究方向、科研攻关和发挥特长需要开设的课程,以及跨学科、跨方向的必要课程。鼓励研究生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在完成本方向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知识面,跨学科选修一些课程。

3.允许选择相关学科的学位或非学位课程替代1门专业选修课,但学分必须达到要求。

1.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含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以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3门本方向本科的主干课程,每门课程按1学分计,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之内。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附表1。

(二) 学分要求

2.课程学分等于该课程的周学时数,每学期应开满18周。学位课程定为2-3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一般定为1-2个学分。

3.考核方式,学位课程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核成绩必须要达到70分方视为合格,其他课程达到60分视为合格。学位课程有一门为不合格,且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1.硕士生的课程原则上在一年半内完成,至多不得超过第四学期。

(三)课程安排

2.硕士生政治课与外语课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3.硕士生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培养模式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导师(组)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于新生入学2个月内,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提倡和鼓励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

七、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选题及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题及开题报告按照《徐州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开题报告通过者可继续进行论文阶段工作。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须加入中期考核阶段,中期考核按照《徐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中期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研究生,可以进入论文工作,继续攻读学位。

在开题报告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参与科研项目并独立完成和编写一定分量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后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在研究工作基础上,撰写学术论文,至少有一篇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八、科研训练及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上的前沿性和重大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较丰富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撰写合乎要求。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