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研究所,简称“水环境所”。 该所主要研究领域为不同尺度流域和区域的水环境及农业水利问题。人员规模30余人,主要由博士、硕士及高级职称人员组成。目前,博士人数已占70%。
水环境所主要研究方向为:
(1)流域水环境演变
全球气候变化下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变问题;流域尺度的氮磷循环规律。
(2) 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体制相关研究,新形势下流域水环境管理理论、制度和法律法规等。
(3) 流域水环境数值模拟技术
江湖水系联通的环境效应数值模拟技术,典型自然背景条件下的河流及湖泊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流域水功能区水环境模拟技术。
(4) 流域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
流域角度的面源污染综合防控工程技术,大面积受污水体的快速处理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
(5) 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
不同时空尺度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方式、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6) 南方农作物用水、耗水和节水技术
南方农业中面源污染机理、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耗水机理及节水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
已开展的研究:(1)以长江流域农村水电站(群)为研究对象,开展农村水电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构建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准则,提出环保设计技术与方法,研究生态环境补偿措施。
(2) 开展以微藻为指示生物的水环境综合毒性监测技术和评价方向研究,开发新的水环境污染在线预警、预测系统。
(3)开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和模拟技术研究,以及水功能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开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研究。
(5)开展流域尺度的河流底栖动物生态学和环境流研究,研究大型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以鱼类、底栖动物和河岸带植物为指示生物,用改进的溪内流量递增法(IFIM)结合总体法研究环境流。
(6)开展利用微电流原理抑制和消除水华的技术方法研究,开发和研究受污土壤和底泥的微波修复技术。
(7)开展地表水环境三维数值模拟,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