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考研 > 院系介绍 > 详细内容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导师介绍 郑亚莉

发布:2013-04-25  来源:
分享到:

姓名:郑亚莉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

职称:教授

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郑亚莉,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7.9—1987.7 江西财经大学 本科学习

1992.9—1995.3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硕士学习

1999.9—2005.6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博士学习

1987.7至今 浙江理工大学 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院长 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其他学术、社会兼职:浙江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国际贸易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向1:发展方式转变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方向。

本方向将在跟踪研究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规制经济学和转型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案例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重点研究浙江民营经济从先发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产业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研究内源型发展模式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演化路径及其战略转型和升级问题。

研究重点包括: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再造,区域民营经济构筑竞争优势的机制和途径,民营经济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领域向高技术领域延伸的过程与机制,民营经济组织方式创新与产业集群升级,民营企业从竞争性领域进入管制放松领域的内在机制、经济效应和政策支撑体系。

研究方向2:跨区域要素流动与经济转型升级方向。

大国经济中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相对于区际贸易,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是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更高层次,也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必然选择。在外部需求萎缩,强化内需的背景下,推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方向拟以资本、企业家、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为切入点,研究在大国条件下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及东西部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这一中国经济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理论研究层面,争取在要素流动与区域发展模式创新、东西部互动的机理与制度安排、国内市场分割的成因与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产业转移与要素流动、后发型转轨经济国家区际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获奖情况(1)2003年入选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2006年入选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3)《浙江开放型经济的效率增进研究》获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3),2009;

(4)《浙江民营经济从内源式向开放型转型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5),2005年;

(5)《高新技术改造与提升浙江纺织业的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2006年;

(6)《杭州女装品牌化发展战略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1),2003年;

(7)《浙江省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的运作机制及支撑体系》获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2009年;

(8)《浙江纺织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7),72006年;

(9)《加入WTO与国际竞争力结构模式选择》获浙江省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排名第1),2001年;

(10)《论后发优势陷阱》获浙江省社联第二届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1),2001年;

(11)《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演变、问题及启示》获民建浙江省委员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2005年;

科研项目(1)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自主创新能力的效应研究及对策,浙江省科技厅,2008-2009;

(2)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运行机理与支撑体系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3)沿海发达地区推进科教兴市(县)战略实施的制度研究,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2003-2005;

(4)浙江境外投资与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浙江省社科基金, 2006-2007;

(5)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浙江纺织业的对策研究,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2001.9-2002.9;

(6)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升级:基于中国轻纺城的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办,2001.12-2003.12 ;

(7)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强市的对策研究,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2005-2006;

(8)信息化提升浙江纺织业研究,浙江省社联重点课题,2001-2002;

(9)杭州女装品牌化发展战略研究,杭州市科技局,2001-2002;

(10)杭州市“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杭州市科技局,2006-2007;

发表论文(1)郑亚莉,杨益均,FDI与浙江自主创新: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9(6);

(2)郑亚莉,杨益均,对外贸易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86—2007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财经论丛》,2009(11);

(3)郑亚莉,陈晓华,基于多指标灰靶决策模型的我国工业各产业经营绩效测度与分析,《浙江学刊》,2009(10);

(4)郑亚莉,“小生境”中生产组织生存与演化的知识分析,《经济学家》,2003(3);

(5)郑亚莉、吕品,网络效应下的信息服务需求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1);

(6)郑亚莉、陶海青,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成长,《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0);

(7)郑亚莉、陶海青,技术创新下的制度环境与两种成长方式,《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8);

(8)郑亚莉,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创造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05(3);

(9)郑亚莉、郭晶,浙江纺织业信息化改造的优势与障碍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11);

(10)郑亚莉、杨益均,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和趋势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9);

(11)郑亚莉、贾驭,论市场和企业的知识替代,《浙江学刊》,2005(4);

(12)郑亚莉,产业簇群成长的知识分析,《财经科学》,2002(7);

(13)郑亚莉,原发型专业化产业区起源的演化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3(7);

(14)郑亚莉、吕品、张树义循环经济型专业化产业区的理论思考,《浙江学刊》,2004(4);

(15)吕品、郑亚莉、张树义,小企业机群下的产业生态化分析,《浙江金融》,2004(4);

(16)吕品、郑亚莉,浙江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金融约束,《浙江金融》,2002(4);

(17)郑亚莉,利用外贸外资推动浙江产业升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0(6);

(18)浙江开放型经济效率增进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19)郑亚莉,启动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分析,《财政研究》,2000年11期;

(20)郑亚莉,加入WTO与国际竞争力结构模式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6期;

(21)郑亚莉主编,《微观经济学》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2008年;

(22)《微观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6年。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