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肖建新
性别:男
出生年月:
职称:教授
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研究方向:
个人简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1982年从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江苏南通讲授中学历史课。1988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宋史。1991年研究生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审阅、编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的历史、教育等学科的论文,先后承担历史系法律系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指导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 1996、2001年,分别晋升副高、正高职称。近年,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史,集中在宋代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和实践问题,主持或参与《新安志》整理与研究、安徽文化史等多项研究课题,其中省部级4项;发表《论宋朝审官院之演变》、《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宋朝审计三论》、《论宋朝的弹劾制度》、《宋朝临朝听政新论》等论文40余篇,主撰或参撰《安徽文化史》、《皇子传》、《权臣奸谋》、《宋代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十来部;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多项,其中省级一、四等奖,厅级一、三等奖各一次。目前主要研究宋代政治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所受教育1. 198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历史系
2. 1991年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
3. 2004年在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
讲授课程1. 中国古代法制史
2. 中国法制史
3. 中国史研究法
4. 宋史研究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1. 《新安志》整理与研究,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3年。
2. 《杜道坚文集》整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2001年。
3. 安徽文化史,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
4. 宋代政治制度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3年。
5. 宋朝司法监督制度研究,安徽省教育厅,1999年。
6. 宋朝审计制度研究,安徽省教委,1997年。
7. 宋史大辞典,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横向课题,1990年。
获奖情况1. 《宋朝御史监察制度和实践的独立问题》(独撰),载《安徽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1996年获安徽省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四等奖。
2. 《论宋朝审官院之演变》(独撰),载《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2000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3. 《论“关系稿”》(独撰),载《安徽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2001年获安徽省高校编辑学论文一等奖。
4. 《安徽文化史》(参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2001年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
5. 《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独撰),载《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2003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文、论著论文类:
1. 王立以合州城降西院众因考实, 中国钓鱼城暨南宋后期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重庆出版社1991年9月。
2. 两川行院述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
3. 论宋朝御史的素质,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2期转载。
4. 宋朝御史监察制度和实践的独立问题,安徽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1994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1994年第2期转摘;1996年获安徽省第3届社会科学成果4等奖。
5. 宋朝御史监察制度的独立性, 中国检察报, 1993年12月7日。
6. 拓研究之荒 扛学术之鼎, 宋史研究通讯, 1996年第2期。
7. 论宋朝的弹劾制度,河北学刊, 1996年第2期, 历史研究新视野(1997年9月山东大学出版社)转摘。
8. 宋朝审官院之演变,安徽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2期转摘。
9. 论宋朝审官院之演变,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7年第2期转载;新华文摘1997年第5期转摘;2000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10. 一部难得的拓荒之作——《两宋御史中丞考》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7年第3期转载。
11. 宋朝风闻监察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 1998年第2期。
12. 评《宋朝监察制度》, 中国史研究, 1999年第1期。
13. 宋朝审计机构的演变, 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1期,2003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4. 宋朝审计三论, 史学月刊, 2002年第1期。
15. 论宋朝的监察机制,中国宋史研究会年会提交论文(2004年,四川广安)。
16. 论陈亮法制思想的特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7.宋朝的垂帘听政, 文史杂志, 1993年第5期。
18.南宋绍熙内禅钩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
19.宋代临朝听政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5期转摘。
20.略论包拯的监察思想, 开封文博, 1993年第2期。
21.包拯的监察理论和实践简论, 安徽史学, 1994年第3期。
22.论包拯的民族观,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报, 1996年第1期。
23.未必神灵判阴阳 倒也明敏善审断——包拯审案断狱勾画与评说, 文史知识, 1996年第9期。
24.“包相爷”正义,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
25.包公诞辰千年 人民永远纪念, 安徽日报, 1999年7月16日。
26.《包拯校注》出版,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9年第12期。
27.问渠那得清如许?——论包拯的清廉品性和修养,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
28.弘扬包公文化 促进合肥发展, 合肥晚报, 2004年1月1日。
29.论文献史料的特质,史学集刊,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2年第4期转载。
30.论南宋时期安徽地域方志, 芜湖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
31.一种由公元年求其干支年的简捷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 1992年第6期。
32.三朝三暮 黄牛如故, 安徽日报, 2001年2月16日。
33.论文题目的编辑,安徽师大学报,1997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9期转摘。
34.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编辑学报, 2000年第1期。
35.论“关系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2001年获安徽省高校编辑学一等奖。
36.论家庭教育“过度”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37.评《新闻编辑学新论》,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38..编辑与学者的对话——编辑素质和研究的新指向,学术界,2004年第5期
著作类1. 皇子传,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年5月第1版。
2. 贪官传,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年4月第1版。
3. 中国饮食文化辞典,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年3月第1版。
4. 冤臣传,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5. 权臣奸谋, 合肥:黄山书社, 1996年12月第1版。
6. 《纲鉴易知录》今译,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8年4月第1版。
7. 学术百家,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版。
8. 安徽文化史,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参撰。
9. 典故故事·交往篇,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