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留学 > 留学考试 > 详细内容

梦想无悔、信念无悔、奋斗无悔

发布:2012-12-20  来源:新东方前途出国
分享到:

  托福的分数不是我自己查的----我当时过于期待以至于自己不敢面对分数。不过,当分数出现在我面前时:听力、阅读、写作30,口语27 ----我还是在欣喜之余长舒一口气。兴奋过后,认真反思这一个月来的备考之路,不禁感慨万千。一路上,父母亲的鼓励,老师的教诲,同学间的支持,莫不给予我巨大的动力,促使我为我的目标而奋斗。

  不同于周围很多同学,我选择先考SAT,因为听信了托福很简单的传言。因此,我不紧不慢地报了个寒假的托福大课(幸运的是,我是那个班的一号),并以令旁人瞠目结舌的从容报了3月18日的考试,而这个日子,离开学和托福班结课,也勉勉强强只有一个月,再加上中间还有很多课内的考试和社会活动报告要提交,时间可谓是相当的紧。因此,这次我一改复习SAT时的散漫态度,下决心一次就考出高分,再也不重返托福考场。

  在此我必须感谢我的四位恩师。陈振华老师,其独创的“4D”听力训练方法我仍然在向别人推荐,其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也让学生们在欢笑中记住重点。戴云老师,人称“教主”,老顽童般可亲可敬,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话题的独特剖析使他丝毫不愧于“教主”的称号,而其人格魅力和例题讲解又使其课堂成为一种享受。金鑫老师,严肃而不失风趣,在讲解阅读题时有其独到的见解,对英语语法体系有犀利的评价和分析,使广大为英语句式所困的中国学子们看到一丝希望。于浩洋老师,幽默可爱,操着一口纯正、流利的美式英语,在一次次口语训练中刺激我们抛开成见,忘记自我,“不慌不怂”,在考场上完胜群雄,独领风骚。四位老师在课堂中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不仅传授了必要的知识,其人生经历与感悟亦是激励着我们这些年轻人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奋斗。在此,我敬上我最真挚的感谢与祝福。

  那时每天的生活一成不变:早上赶到中关村上课,几个小时后已是头痛欲裂,却仍硬着头皮赶回家,完成课后的训练和习题。我忍痛删掉了手机里的歌,导入Sixty Second Science听力资料,直到梦中都在诵读经典片段。我也常常为了句子中用哪个词更准确更有文采而斟酌良久,为句式多样性而绞尽脑汁。我英语底子比较好,故单词也没有背,各式各样的模板就更不要说了,所以理论上来说工作量已经小了很多,但对于我这样一个习惯于轻装上阵的人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尽管如此,每当想到我心中金光环绕的美利坚和她优秀的大学,我的斗志又重新燃起,支撑着我完成下一轮的复习,就这样,高强度地坚持到结课。

  之后的备考生活没了老师的指导,我似乎有些迷茫,不过很快找回了状态。听听力,做听写朗诵文章,练练笔,改改文章,劳逸结合。在开学初的慌乱与忙碌过后,时间无情地跳到了二月下旬,离考试还有三周。此时的我毅然改变复习策略,统统放弃准备过程中的铺垫内容,而直接切入正题。我的听力总共只听了十多篇,陈振华老师若知道自然是要气死的,但鉴于差别不大,错得也很少,我很快意识到应该进行下一阶段了。口语和写作亦如此。周围的很多同学买了Delta系列参考书,而我则直接选择TPO作为练习内容,毕竟还是TPO最贴近真题。

  作息时间久没怎么变过:每天回家写完成课内的作业,十点半之后专攻托福,先准备听力和阅读、再准备写作和口语。听力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个熟悉的过程,熟悉结构,熟悉考点,熟悉出题规律,稍微练几套,有点感觉就可以。周围很多同学抱怨听不懂,其实没有人能够全部听懂,甚至有时ETS故意不让考生听懂,但这并不应妨碍做题。有时听得内容和出的题根本不一样,这样做其实只是考察学生提取知识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而已。阅读亦如此,满篇的生词和生僻的话题常让中国学生感到头疼,而正如金鑫老师所言,托福作为一门外语考试,考得永远是句子,而不是段落,更不是文章。明确这一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选了,而不用担心SAT中会出现的联系上下文,因为这不是托福考试的目的。至于文中的生词题,个人推测ETS不指望考生们认识这些生词,只是希望考生具备基本的语感和猜词素质,在异国求学遇到生词时也能淡定自若地推测出一个合理的意思然后继续阅读。殊不知,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前最后10天,我开始准备写作和口语。之所以把口语留到最后,是因为我怕它。之前于浩洋老师曾放出狠话,大肆渲染了一番口语评分的苛刻程度,使学生们心惊胆战。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课堂“试水”时我的表现----几年来苦心经营的海归形象轰然倒塌,以至于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羞于说英语。不过,口语正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勇于面对自己的丑态,勇于体会失败、体会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忐忑不安。这才是口语考试的真正目的。在考前的最后两天,我抽取TPO 中的真题计时训练,从一开始的惨不忍睹、到不知所云、并最终脱胎换骨到近乎母语的流畅与自如,正是印证了那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写作亦然,从一开始对着屏幕近乎抓狂,到最后的行文如流水,亦是自我的脱胎换骨。

  进入考场时我已经不紧张了,坐在机器前我没有任何特殊的感觉,只是有一种迫切感在胸中跳动,似时刻要迸发出惊人的火花。气运丹田,不紧不慢地突出那句经典的“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内心忽然从容很多:不论是什么分,至少我前期的准备已经对得起我自己了。

  口语的三分扣在有一道题我没有阐释明白,奇怪的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哪一道。阴差阳错中,我仍然无悔。梦想无悔,信念无悔,奋斗无悔。

  (workshop学员:郭雨培)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