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校园 > 大学创业 > 详细内容

北大校花创业:像经营生活一样经营事业(3)

分享到:
发布:2012-02-28  来源:

  要达成这般“海阔天空”,最直接的方式是自己开公司挣钱。多少是个够?22岁的她定下:100万。

  闯出你的“下一站”

  德籍男友当时在北大留学读经济学博士, “他的大脑里有强大的储备”。寒假他回德国,结识了一个卷烟纸公司的总、一个医疗器械公司的,对方流露出“到中国来开拓市场”的意思。李莹得知,立刻捕捉住了机会,“我们可以试一试啊。”初期,没有多少资金,她扬长避短,采取代理制,即“不付钱,帮他们开展在北京的生意,从中拿一些佣金和奖金,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自己买断。”

  跟老外ABCD谈妥,李莹转过身来,才发现自己要面对的,其实是“对内”的问题:烟草也好,医疗器械也好,她几乎一无所知,更谈不上人脉、渠道、专家、资源!没关系,试试,再试试!

  艰涩的医疗术语,还有德文,都面孔严肃不容亲近。李莹遭遇过这样的情形:一本厚厚的器械说明书,全由德语写成,好容易请一个在德国学习过的博士生翻译成汉语, “体外循环” 这一新锐术语又跳起来拒人千里。

  你知道吗?它对应何种人体器官?哪个科室会需要相关设备?

  非医学专业的李莹,也不知道。

  茫然,持续一小会儿就挥发,因为她的风格是触类旁通,灵机一动:北京最有名的医院是协和医院,那儿专家多、科室全,肯定有人懂有需求。就这样生生跑进协和,撞见个护士,好像见到亲人:“这个,归哪个部门?”护士指点:“喏,去体外循环组”。组长是位老医生,他瞅了一眼说:“我们这儿做手术虽然需要这些设备,但用量相当少。全国最大的心血管中心在阜外医院,你到那儿试试。”

  下一站,阜外医院。专家甲乙丙丁,依然一个都不认识,李莹继续笑盈盈,径直找到中心主任,一个40多岁的蛮认真的女医生。主任看完资料后说:“你们行业很激烈,来找我们的人也很多,但我欣赏你身上的率真和热情。我给你提个建议,3月份在北京有个会,全国心脏外科150多位专家都会出席,你可以来参加……”就是在这个会上,李莹认识了许多医学领域的专家,并推开销售的大门。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字: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