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六,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board、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青少年国际竞赛中心协办,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育乐训(北京)国际教育机构、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国际教育研究所承办的“2012全球化创新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科技馆如期举行。
学术翘楚:共商国际化人才培养良策
据中育乐训(北京)国际教育机构总裁赵峥涞先生介绍:“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美国AP课程考试趋势与发展。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国际化教育专家做分析报告,一百多所重点高中校教学校长、主任、国际课程一线教师、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硕士博士400多人参加。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将共同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战略进行思考。争取能够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
目前,国际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主要有三类:IB课程,A-LEVEL课程和AP课程。如果希望去美国留学,可以选择开设AP课程的学校;如果去英国,可以选择A-level课程。IB课程的针对面相对较广,拿到IB文凭,可申请欧美等多数国家的大学。本次研讨会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从美英课程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高中国际课程的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剑桥A-LEVEL课程双语教师培养模式;国际IB课程的体系构建等一系列最新全球化学习与理解,课程发展策略与动态的相关内容等。
他山之石:课改必须得从“草根”开始
“外部条件再好,如果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没有内部愿望都是‘打水漂’。” 基础教育如何创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在做主题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演讲时强调:改革必须得从‘草根’开始。
创新方法一:老师人人都上公开课
利用3—5年的时间,二流学校一跃成为当地先锋学校。这是发生在国外某教育联盟内真实的故事,钟教授非常推崇他们“老师人人都上公开课”的教学研究方式。“和国内公开课是优秀老师展示舞台不同的是,国外的公开课是教师之间实践磨炼合作的场所。”
钟教授结合了国外教育联盟考察经验给大家分享道:这个教育联盟内要求所有老师公开课内都包含三个共同规范活动,即学生完成老师在课前自主设计的活动作业;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及观点分享环节。“这三个规范活动其实就是教会了孩子们预习、合作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有效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育。”
创新方法二:教学能手从三个新规范开始
在国外,评价一节公开课好不好,不是看课堂上完美无缺就称之为好。能被称之为教学能手的一定是善于倾听、串联和反思的老师。“老师倾听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倾听学生发言反应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理解差异、倾听学生们发言差异、倾听一名学生在这节课和以往课上发言的差异。
教学能手还要善于将学生的不同反应串联成一幅幅图画,将好的回答串联成集体思维;通过错误回答之间的串联,指出学生们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逻辑错误等。在教授新的知识点时,教学能手还擅长从评价、分析错误讨论开始,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观点和思考逻辑。”
在这三个规范的基础上,钟教授认为:每位老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前提就是老师要学会研究学生、洞察教材的发展性和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和追求。“一个教师不研究儿童等于医生不研究病人;一个熟悉教材的老师能够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解答。”
创新方法三:对话教学让孩子成为主体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们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对话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新命题。
钟教授指出:“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满堂问’等于‘满堂灌’。”在国外对话教学中,老师的角色不是消灭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和电脑、教科书等客观世界、引导学生和他人、引导学生和自己内心进行对话。”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