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织大家走进社区,敲了近一千户门,为的只是多筹点衣服,让他们在这个严寒的冬天能够温暖一点。”1000户门,1000件衣服,为了让云南山区的孩子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近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走进社区,挨家挨户敲门,鼓励社区住户捐衣。
“我们从学长王学才的口中得知,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对于那些云南山区的孩子们来说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们缺少御寒的衣物”主要负责这次活动的曹柏生同学回忆道,正因如此,他们决定在院里组织一次捐衣活动。他口中的张学才,是南师大02届毕业生,毕业后便来到云南丁王民族小学支教,至今仍留在云南。
这样的公益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反映以及支持,为了收集到更多的衣服,同学们除了在宿舍楼向同学们征集衣物,还将视野延伸到了校外,他们走进社区,敲开那些陌生的大门。“居民们都很热情,有人一下子捐了不下十件衣服。”回想起此次活动,参与其中的曹同学不禁微笑起来,“爬楼再加拿衣服是有点累,不过后来看到衣服被整箱整箱地发出去还是超有成就感的。” 学生们热情高涨,老师们也自当积极参与其中,能源院的党委副书记黄迎春老师一个人就捐赠了2箱衣服,一床被子,“两箱子衣服有三十多件的样子。”记者了解到,这次捐衣活动所对接的云南丁王民族小学张学才,就是黄老师的学生,“也算是一点鼓励吧。”
能源院团委书记朱秋红老师除了自己慷慨捐出了不少衣物,还做了很多动员工作来支持学生们的活动,特别是在同学们到教工宿舍征集衣物时,她在旁帮助“吆喝”了好久,“老师都这么支持,我们当然干得更起劲了。”张同学幸福满满地向记者表示。
收集衣物确实不易,但是整理衣物同样艰辛。为了让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南师的温暖,同学们接连整理了两三天衣服。回想起那些天被堆满衣服的会议室,吴同学至今还印象深刻,“那样的情景我们永远都会记得。”据他介绍,他们一般都在晚自习结束后去整理衣物,“大概八点半下课,然后要一直收拾到十点。”。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先要对衣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进行挑选,“衣服首先是要完好,不能太旧,然后重要的是能御寒。”曹柏生介绍道。最后同学们在1000余件衣服中整理出了近300件寄给了山区的孩子们,“运费就将近1000元了。”
问题接踵而至,1000元高昂的运费如何解决?捐书义卖的活动应运而生。教学楼,宿舍楼都可以看到他们为征集旧书匆忙的身影。考虑到同学们对专业书籍的需要,能源院先将征集到的旧书在校内举办了义卖活动,至于卖不出去的书本,同学们就将他们送到旧书书店卖出。可是学校周边的书摊都收价很低,“我们院的王加兴自己百度查找了很多书摊,比较价格,后来还是靠他找到了在奥体的一家小书摊。”
王加兴回忆道:“下午上完课我就去了,晚上才回来,照着老虎地图可算是被我找到奥体中心了。”令人欣慰的是书摊老板得知他们这样的公益活动,提出免费为他们运送旧书,“可省下了很好一笔运费,”最后旧书以5毛一斤的价格售出,曹柏生表示,虽然没有高出其他书店多少价格,但是整个过程是那样的珍贵,紫金到奥体的长度也永远的留在了大家心中。据悉,此次卖书共得1270元,除去1000元的运费,其余如数捐去了云南。
为了避免在捐助过程中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组织者们提倡这次活动只收物,不收钱财,而这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支持。“我们是送温暖嘛,能给孩子们一些可触的衣物想来是极好的”刘同学说道。活动在今年10月启动,第一批捐赠物资,包括270元现金和300多件衣服,已在11月8日寄出。
“这算是我们院的传统活动吧,”能源院学生会主席蔡兴介绍道,几乎每年暑假,能源院的同学们都会去一些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安徽、贵州都有他们的足迹。这一次,他们将目光对准了云南丁王民族小学。“我们正在筹备成立一个爱心基金和院支教团,希望将这个活动变成一个持续性的活动,成为能源院、成为南师的一个标志”。
“学校的公益是一个多方同献力的活动,要集合起三群人:学生、老师和社会。”曹柏生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倡议,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捐出不用的生活用品与衣物,不仅是让云南山区的孩子们在这个冬天不再寒冷,还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都平安健康。
在南师大110年的漫长历史中,“厚生”精神一直贯穿始终,南师大的另一脉——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吴贻芳博士当时为学校定的校训是“厚生”, 她认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如今能源院的学生们正是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并将之发扬光大弘扬开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