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大学校园 > 江苏高校新闻 > 详细内容

晓庄学院教授陶勑恒:用爱换回孩子的笑脸

发布:2013-04-03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分享到:

  编者按 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国人,从她身上,人们看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为强化师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前不久,教育部启动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活动,我省也及时跟进,以期通过发现、推荐、学习、宣传身边的“张丽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新时期江苏教师的良好形象。为配合活动开展,营造活动氛围,本报从本期起开设“寻找身边的‘张丽莉’——美丽的江苏教育人系列报道”专栏,陆续推出一批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教师典型,敬请关注。

  用爱换回孩子的笑脸

  ——记南京晓庄学院教授陶勑恒

  在见到陶勑恒之前,记者不断在心里猜测,这位在南京市家喻户晓的“陶老师”到底是什么样子,像学者,像教师,还是像医生?走进坐落于南京晓庄学院的“陶老师工作站”,大门上方一个张开双臂、带着阳光般灿烂笑脸的卡通版“陶老师”映入眼帘,亲切、慈爱、温暖。“原来‘陶老师’是这个样子啊!”记者心里暗自答道。“有烦恼,就打电话96111找陶老师!”如今,南京市95%以上的中小学生及家长都知道96111热线电话,而以主创人陶勑恒命名的“陶老师工作站”也已成为了孩子们心灵的庇护所。

  一个喜欢做心理咨询的老头儿

  “其实我只是一个喜欢做心理咨询的姓‘陶’的老头儿,哈哈哈……”记者面前这位斜靠在沙发上闲聊,时而开怀大笑的银发老人就是陶勑恒。为了内心的那份执著,上世纪80年代,还是南京教育学院(晓庄学院前身)一名普通心理学教师的他,便在业余时间开始了探索心理咨询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1991年,受南京市教委(南京市教育局前身)的委托,陶勑恒参与创办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1992年,陶勑恒在一间6平方米的小屋里,靠着一部电话、一本笔记本、一支笔,开通了“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与投诉电话”。“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号码,等办公人员下班后才作为谈心热线使用。”陶勑恒告诉记者,热线号码换过很多次,一直到2004年教育局决定正式成立“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暨“陶老师工作站”后的第二年,才最终确定为“96111”5位短号。现在这个短号已成为了无数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亲密好友。

  “今年学校给我安排的课程又多了,要教3门课呢!”陶勑恒打趣道。如今的他依旧在晓庄学院担任正常的教学工作,但在他的带领下,“陶老师工作站”已壮大为由百余名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服务机构,不仅开设了24小时电话热线、心理咨询中心、流动服务站、信箱等平台,还开通了QQ、短信和微博,并纳入了紧急危机干预。“‘陶老师’不是我一个人,这里所有的志愿者都是‘陶老师’!”陶勑恒说。

  成为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人

  “这张沙发上不知道坐过多少孩子了,什么样的孩子都有。”陶勑恒拍了拍身边的沙发对记者说,“这些孩子中很多被学校列为‘问题少年’,有的被医院确诊为得了病,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遇到了困惑和痛苦。”在陶勑恒的眼里,孩子不是来接受教育的,更不是来寻求治疗的,“在这里,我不会对他们说‘你应该怎么做’,因为我不知道‘你应该怎么做’,我能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探讨‘你想怎么做’。”

  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三男孩临近高考却突然闭门不出,无计可施的父母找到了陶勑恒,可男孩拒绝接受心理咨询:“我知道你想干什么、要说什么,我都懂,但是我不接受。”陶勑恒告诉记者,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寻求咨询,更多的是由父母带过来的,要消除他们的戒备,丢掉自己的话语权是走进孩子心灵的第一步,不要以成人的姿态告诉孩子“这是错的”“你不应该这样”,这些说话方式都是成人的话语霸权。为了打开那个男孩的心门,陶勑恒每天下班后骑着自行车前往他家中,寻求各种方式与他交流,最终陶勑恒以真诚换来了男孩的信任,经过多次沟通,男孩不仅重返校园,考上了大学,几年后还顺利成为了硕士研究生。

  “要听孩子说,不要去否定他们。”在陶勑恒看来,打开孩子心扉的秘诀就是“成为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人”。

  为孩子保守永久的秘密

  沉迷于网络的男孩重返校园,患癔症突然失明的女孩重见光明,因父母离异而轻生的少年重获生活勇气……21年来,多少跌入心理谷底的孩子在“陶老师”的帮助下回到了人生的正轨,燃起了重新生活的热情。截至2013年2月28日,“陶老师”工作站共接听心理咨询电话120839例,面询14628人次,接听203例电话危机干预,57次赴现场危机干预。然而,面对自己努力的成果,“陶老师”们却不愿意透露一点点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求助的学生或家长,考虑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为求助对象保密,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更是对求助者负责。”陶勑恒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当记者刚走进陶老师办公室时,陶勑恒就表明了态度:“我不会告诉你任何求助者的个人信息和咨询过程,实在抱歉!”这么多年来,媒体的采访是让陶勑恒最头疼的事,而记者听到的这些具体案例也都是“陶老师”们征求了学生及家长双方的亲口同意之后才向媒体公开的。

  曾经患上厌食症导致体重仅22公斤的女孩佳佳说:“第一次见到陶老师就感觉他非常亲切,在他的面前,我找到了随心所欲的感觉,可以敞开心胸像朋友一样跟他交谈。”这么多年来,“陶老师”和每一个孩子之间的对话都化作了一个个永久的秘密,而正是因为严守着这些秘密,才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向“陶老师”敞开心扉。

  离开“陶老师”工作站的时候,大厅里那一面由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笑脸组成的“笑脸墙”让记者的心为之一颤,无论过去流过多少伤心的泪水,无私奉献着的陶勑恒和“陶老师”们用爱重新换回了这些可爱又珍贵的笑脸。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