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团创办人、大家长、精神领袖王永庆先生终其一生,有三大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白手起家
1917年1月18日出生,因家境穷困,仅念完小学,15岁背井离乡到米店做学徒。17岁和两位弟弟一起开米店卖米起家。
建立石化王国
1954年,抓住机会,设立塑胶粉(PVC)工厂,正式跨足工业生产领域,经多年努力,将石化业上、中、下游垂直结合,建立石化王国。2007年,台塑集团总营业额已突破两兆新台币;从200元到2,000,000,000,000真是个实至名归的“加零”高手。
做到最后一刻
毕生奉行“勤劳朴实”精神,喜欢刨根问底,盯得紧,管得细,问得多,是真正“乐在工作”的人。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临终前一天还在开会,真是做到最后一刻,时间一秒都不浪费。
从创业家、企业家到慈善家,人生最后一趟旅程,连一秒钟都不曾浪费的92年,有数不清的管理哲学,现拮取和大家分享。
1.积极勤劳
创业最重要是什么?别人不肯做,他做,别人认为无关紧要,他把它看的很重要。午夜两点下雨天,有位厨师,急需一袋米,跑遍各米店敲门,没人愿为区区一袋米送货,唯王永庆愿冒雨帮客户送。其事业凭借此精神,日后聚沙成塔。
2.重视客户关系
顾客需要前就出现,这是顾客导向的服务精神。早年经营米店,王永庆依照顾客家人数及米消耗量,推估送米日期,主动把米送到家。赊款他在发薪日后才收,所以,“应收账款”也能收得又快又好。服务就像及时雨,适时出现。
3.勤于吸收博士群智慧
虽小学学历的王永庆,每天接触公司博士、技术人才的议案,也接见供应商推销最新技术、机器设备、流程、原料资讯,和他们讨论,王永庆像强力磁铁一样,快速吸收精华并整理分析,以刨根问底精神提质疑,掌握事理重点,他看法比别人深入,也勤于学习。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他阅读、写作,业务发展、投资计划都发生在清晨。
4.管理“做中学”
王永庆是爱学的人。凡他感兴趣、不熟悉的事,他请教专家、虚心受教,并短时间学会、精通。王永庆认为,要深思管理精神,不能只懂皮毛,要符合人性,不能人云亦云,他是务实企业家,特别强调要在“做中学”,主动学习、挑战自我,刨根问底,累积实务经验,理解管理精髓,让企业达到最佳绩效。
5.计划周详才做决策
王永庆是重计划的人,做事习惯亲自体验,了解事件始末,有条理、系统地分析,并掌握进程,一旦开会主题不熟,他要负责专案人先说明,以掌握全局与关键点,并做最恰当决策,总之,计划整个过程,就是实务学习之旅。
6.严守时间纪律,遵守管理彻底
对时间管理运用,王永庆有一套哲学。每晚九点睡,凌晨两点起床打坐、运动后,再处理公务,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早六点半到八点他睡回笼觉,醒后开始一天忙碌行程。早年王永庆常在中午开午餐会报,善用每日零碎时间。数十年如一日规律生活,是他晚年保持身体硬朗,思绪清晰的关键。
7.合理化要持续推动
王永庆养生有道,他坚守纪律生活,早四点起床跑步,且风雨无阻,始跑八公里,后渐增为十公里,一段时间后,医生说他太瘦,要减少运动量,后又缩为六公里。他觉得企业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是合理化过程,要持之以恒,永不间歇,久而久之才能显现成果。
8.刻苦耐劳、知识经验
王永庆要求子女刻苦耐劳,主管也要刻苦耐劳,要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做基础,这样才能真正懂管理;他经常勉励大学学生,未来要当主管,一定要懂人、事道理,才能做好人事管理。
9.强将之下
王永庆重视主管能力,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他说,如让一狮子领导100只羊,绵羊也变猛狮;如让一羊领导100只狮子,猛狮也会变绵羊。重点培养主管要做一只猛狮,而不做绵羊。
10. 客户的呼声最悦耳
业务员必重视客户,用争取新客户的耐心、毅力服务客户。当台塑业务员受客户大声吆喝服务时,总觉矮人一截,心里很不是滋味时,王永庆就勉励他们学卖烧肉粽精神,卖烧肉粽人沿街叫卖时,只要有人大声吆喝他过来,卖烧肉粽人绝不会因客人大叫而生气,他好不容易才有生意机会,心中只有喜悦,才不会在意客人大嗓门。
11. 节俭惜物 养好习惯 刨根问底
王永庆经常考虑成本,有时和员工吃饭,总借机教育员工,时时思到成本,培养成本意识,他常要共餐同仁思考:“这盘菜成本多少?人工、水电成本比例多少?”,他说:“要养成刨根问底好习惯,把总成本分解到每项,最后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12.节省比赚钱快
王永庆之所以重视成本控制,除因他节俭成性外,还因他认为,“省一块钱比赚一块容易多”,因卖东西有一定价格,能折价多少,由别人控制,而省钱则由自己控制。
13. 细节严谨 保证品质
黑心货满天下,王永庆如何要求产品品质?王永庆还在卖米时,跟弟弟用筛子滤米,用这方法,只能滤掉米糠,他又不嫌麻烦地把一颗颗混在白米中小砂石捡起(当时没有人做这样好)。米质好、份量足,口碑传开生意好,财源广进,生意自然愈做愈稳,品质能创造口碑,口碑就是所谓的品牌。
14.品质管理,强化竞争
70年代,台塑企业生产耐龙制品,曾遭受日本厂商质疑品质不佳,让王永庆深感“品质”对营运发展、公司名声的重要。他将“品质”观念,从生产延伸至“做人”、“做事”。 经营企业,主管品质、技术品质、管理品质等,都是企业营运成败的关键要素。
15. 务实的冰淇淋哲学
“想卖冰淇淋,就从冬天开始做。”王永庆提出冰淇淋哲学,认为冬天开业卖冰,更加努力经营、服务,降低成本,度过不景气寒冬,冰店竞争力才大幅提升。同样,如企业能够在萧条期,或营运艰困时韬光养晦,走出低潮就有更大发迹机会。
16.危机培养实力
70年代石油危机时,台湾油价高涨,严重影响公司营运,但王永庆却丝毫不担心油价高涨等外在客观环境因素,反而更关注要如何让“实务”运作更健全,他认为危机正是培养管理能力与实力的最佳机会。
17.逆向思考
台塑企业一向保持高资产、低负债状况,可有大笔资金投资运作,所以不景气时,别人保守经营,他们反而大举投资生产,王永庆认为,“不景气才是投资生产好时机。”因建设成本低,随着建设完成后,景气循环接着好起来,又可规模化生产、赚到该赚的钱。
18.计划有效的会议
开会是时间杀手,王永庆杜绝无效率开会,他常利用午餐和主管们进行合理化工作检讨会报,利用假日和子女们开会讨论业务发展,他习惯会前对议案内容做深入了解,也要求参与者必须先做好计划,如此会议才有效率。
19.物美价廉是基本
产品好不好,先看看,过不过得了自己这一关。王永庆看到别人帮他写的传记《笔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不先翻内容,而先翻到书的版权页,看看定价,问作者一本书定价多少钱,大家是否买得起?纸张够不够好?在他眼中,“物美价廉”永远是经营者最基本的态度与习惯。
20.耐得住饥寒才有来日
经得起不景气循环波动,代表企业体质健康。王永庆观察到耐饿的瘦鹅,经喂养后,特别易成长,体悟到企业最重要经营哲理:企业在不景气时,如能像瘦鹅一样忍得住饥饿、挺着不倒,那表示勇气与毅力惊人,一旦挨到景气回春,必能迅速茁壮成长。
21.制度要靠执行
企业制度,要想方设法落实,不能因旧习而打折扣。王永庆重视制度,避免人治,且落实执行。国外外科医生的人力资源很珍贵,很少医院对外科医生迟到认真处理,在长庚医院,外科医生如迟到,就有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罚款。
22.好习惯带来好运气
常有人问王永庆,“你成功是不是因运气好?”王永庆总是回答:“是啊!我运气不错。”其实好运气是因有好习惯,因勤劳朴实,所以机会来时,他有能力把握机会,如没能力迎接机会,运气再好也没用。
23.企业要有社会责任
常有人对王永庆说:“你财富已足够你吃穿几辈子,何必太辛苦呢?”他心想,当企业和社会关系紧密结合时,企业是社会的、企业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若经营未臻合理化,自己怎能放心退休呢?
24.追求单元成本
谈到成本分析,王永庆认为每位主管看财务报表,不应只关心“单位成本”,而应连“单元成本”都清楚掌握,举例,凡从原料采购、加工、制成、销售等过程,都该逐项检核,以“管理合理化”原则,达到降低成本的功效。
25.公平是硬道理
从前有位厂长在管理上颇感困扰,因他部门内,有位课长能力很强,但长久以来,课长特别袒护某位部属,课长偏差行为已引起同仁不满,因而造成部门工作士气低落,厂长不知该如何处理时,王永庆认为课长显然有失公平管理之责,依据公司管理制度,一定要改正课长行为,若课长无法改正,就不适合任课长。
26.动态管理客户
40年前,大家都还不晓得客户管理是怎么一回事,台塑就有客户动态管理。他们不只知道顾客资产净值,还随时掌握他们生产设备、产能、用料需求量是否有异常状况,并分析原因,形成判断,发现客户异常状况,是否因经营不善、业务萎缩、向竞争者采购等等,及时发现原因,即时回应。
27.合理化根源
王永庆合理化管理,其实道理和TQM、六希格玛品质管理一样。早年,他发现某部门二十几人,每天都非常忙,但并未展现该有绩效,他和部门主管重新检讨流程,一次、二次、三次,终于将表格、流程、制度重新安排,也要每人确实做到工作品质,最后还将多出来十人调派到其他单位。
28.掌握异常原因
王永庆从经营米店开始就对数字相当敏感,也善于运用数字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营业成长,公司资讯化管理后,更能运用报表来进行每日的“异常管理”,例如,销售数字与目标核对,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就可进一步刨根问底,了解原因,想出回应对策。
29.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愈大,愿景蓝图愈要清晰。王永庆善用“鱼骨图”分析,判断事情十分精准。像台塑初期PVC粉销不出去,决定增加产量分摊成本,然后再向二、三游加工业扩展以消化原料,因为他认为,扩增产量是一个迈向海外市场的希望。企业一定要规划愿景,才有永续经营的可能。
30.掌握事理,就是管理
王永庆喜欢用日常生活故事来隐喻管理道理,他说管理者要能“懂事”,能掌握事理来龙去脉,就像勤俭持家家庭主妇一样,买菜时会挑选时节青菜,有质优价低的好处;而收买季节外的蔬菜,因物少质差且贵,白白浪费金钱。
31.工料分离
管控成本最佳方式,就是建立制度流程,并严格遵守。台塑企业在工程发包上建立“工料分离”原则,工程由承包商做,台塑负责供料,以降低材料成本。后来,台塑更成立总管理处,管理台塑集团内有关人事、工程等重大资产,数十年的时间,替集团省下上百亿新台币成本。
32.细节决定成败
有一次,王永庆到长庚医院餐厅,问起餐厅人员平日洗菜方式。餐厅员工解释洗菜过程,并告诉他平常青菜在水中泡15分钟;王永庆听闻,立刻要求员工改进,表示“青菜得泡水两小时,才能真正清除农药残留”。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王永庆,凡事刨根问底,不断要求企业内部对生产流程要一一检视、评析并致力改善,这样才能造就集团霸业。
33.盘点消除呆料
任何管理工具都不该变成一种仪式,必因地制宜,随时做出修正。有一年台塑发生生产线缺料状况,但各地仓库明明有许多库存。后来王永庆改变以往只统计品名、规格、数量方式,修改盘点表格,增加资材主管对于库存物的“处理对策”,迫使仓储人员动脑筋思考如何处理滞存过久的库存,并进行追踪,一举革新了台塑的仓储管理。
34.准备充裕的好习惯
成功基础就是凡事预做准备,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能用最佳状态面对。台塑最著名的“午餐会报”,王永庆常常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所以大家总是战战兢兢,甚至饭前要先拟好说话草稿。王永庆认为,大家要养成凡事都预先准备好的习惯,且要仔细准备,刨根问底。
35.寻根了解脉络
刨根问底,台塑集团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才有现在的成就大业。王永庆说,道理就像一棵树一样,树生长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到整棵树,才能自然成长,要吸收养分看“细根”,若有问题也看“细根”,所以根部最重要,这也是为何需要刨根问底的道理,而很多人看问题往往只看外露枝叶,而没看到“细根”。
36.“点”好一切都好
一次日本顾问参观工厂后,告诉王永庆,每个“点”都做得不错,现在只要着手改善“线”,“线”连贯成“面”,再改善“面”就可以变好。王永庆反驳顾问说得不对,问题应该在“点”,点就是根本,点要做到真正的完善,线、面也会跟着好,所以必须永无止尽地改善“根本”,从头做起。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