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语文 > 名言名句大全 > 详细内容

写一句爱国名言

发布:2012-03-09  来源:
分享到:

写一句爱国名言

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出处】《管子·牧民》。

【大意】把家当做家,把乡当做乡,把国家当做国家,把天下当做天下。

【提示】国家的观念是逐渐形成的。在春秋时代,诸侯的领地称为“国”,卿、大夫的采邑称为“家”,周天子统治的全国称为“天下”。乡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春秋时齐国,国都附近两千家为一乡,远离国都的地方三千家为一乡。这句话旨在强调官员治理国家要有爱心和责任感,对自己的家族,对自己的乡里,对自己的国家,对普天下的事务,都要竭尽全力,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这样国家才会强盛,人民才会富庶。如果事事漠不关心,就会使亲情疏远,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也就治理不好国家。

临患不忘国,忠也。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大意】面临着患难而不忘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忠。

【提示】这是《左传》中记载的晋国大臣赵孟夸赞鲁国使臣的一句话,原话还有“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几句,都是说作为一国之臣,要忠于国家,要讲信用,甚至为图报国家忘记自己的生死安危。南宋有一位大臣洪皓,出使北方的金国,被拘留在苦寒地带15年,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回归南宋的信念。为此,他写了许多诗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如“登高引领望江南,家在江南杳霭间”“肮脏无聊但独愁,未甘降服作秦囚”。经历了多年磨难,他最后终于回到南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处】屈原《离骚》。

【大意】一声长叹,我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哀怜民众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提示】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屈原生活在社会动荡变革的战国时代,他一生心系国家和人民,主张改革,以使楚国富强起来。最后在楚都陷落之际,这位诗人悲愤交加,投江殉国。屈原的爱国精神让后人永远追念,当今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风俗,就起源于人们纪念他的活动。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出处】《礼记·儒行》。

【大意】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就不去追求富贵。

【提示】利国利民是大事,自己富贵是小事,如果能同时兼顾当然更好。但如果在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为国家的利益着想,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春秋时期,子产在郑国实行改革,制定丘赋(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政策,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有人诅咒他说:“他的父亲死在了路上,自己又像蝎子尾巴一样阴毒,他在郑国执掌政令,国家将来会怎样呀?”子产听到后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就是死了也无所谓。况且我听说做好事只有不怕被人指责,才能最终成功。不能屈从于国人的压力,随便更改制度,它没有明显的过失,所以我不怕别人指责,不会改变我制定的制度。”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处】曹植《白马篇》。

【大意】为了国家的危难,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将死亡看做回家一样从容。

【提示】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青年诗人。《白马篇》歌颂一位骑着白马、武艺超群的少年英雄,赞美他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出处】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大意】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他们爱国就像热爱自己的家一样。

【提示】葛洪是晋朝人。他自幼好学,曾立志为国为民效劳,后来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道教、中医药学上,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药学家。古代许多有识之士,都像葛洪一样,把个人、家庭和国家的事情看得同等重要。当国家和人民有难时,还常常能做到舍身舍家为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大意】在普天下人忧虑之前,自己首先忧虑了;在普天下人都快乐之后,自己才快乐。

【提示】《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所写的一篇记文。作者借景言情,通过对岳阳楼和洞庭湖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无论身处何方,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为天下民众分忧的崇高愿望。在天下民众安居乐业之前,自己是不敢、也不愿享乐的;而在天下民众贫困忧愁之前,自己必须居安思危、为民众着想。这短短一句话,作者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位卑未敢忘忧国。

【出处】陆游《病起书怀》。

【大意】虽然自己地位卑微,但是不敢忘记为国家分忧。

【提示】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在他生活的年代,南宋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此,陆游深感忧虑,写下了许多激励民众关心国家的诗。这句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殷切关注。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处】陆游《示儿》。

【大意】等到国家的军队向北进攻、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祭祀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

【提示】南宋时期北方领土被金人侵占,陆游一生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南宋王朝收复失地,在临死前还念念不忘此事,并叮嘱他的儿子,如果在他死后南宋能收复失地,千万不要忘记在祭祀时把好消息告诉他。陆游一直到老,爱国忧民之心丝毫不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处】文天祥《过零丁洋》。

【大意】自古以来,有谁不死?我只求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历史的记载。

【提示】古人在竹简上记事,采用竹子制成可供书写的竹简,要用火烤而使水分冒出,这就是汗青。后来引申,称“史册”为“汗青”。文天祥是宋末大臣,在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即将灭亡之时,他临危受命,募兵抗元,历经艰辛,最终被俘。元世祖忽必烈将丞相的位置空了三年,等待文天祥投降之后来坐。然而,元军用尽劝降手段,始终动摇不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只好把他杀掉。文天祥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诗文,在战争年代是激励人们英勇斗争的精神力量;在和平年代,是鼓舞人们保持高尚人格、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感召力量。

尽忠报国。

【出处】《宋史·岳飞列传》。

【大意】竭尽自己的忠诚报效国家。

【提示】岳飞是我国南宋时的抗金名将。时值国破家亡、人民危难之际,他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抗金事业,最后遭到南宋投降派的陷害而被杀。千百年来,岳飞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与爱戴,至今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还是著名古迹。“尽忠报国”四字,是岳飞的母亲在他少年时亲手用针刺上的。后来岳飞遭到诬陷,受刑时在场的人们发现了他背上的刺字,无不为之动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大意】如果对国家有利,即使死了也在所不惜,怎么能够因为有祸患就退避,有幸福就争抢呢?

【提示】林则徐是清朝的一位大臣、著名的民族英雄,因禁烟抗英而闻名于世。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归咎于他,将他贬谪到新疆伊犁(现在新疆霍城县)戍边。临行前,他随口吟成两首诗,告慰家人,也劝勉自己,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这两句诗就是其中著名的诗句,抒发了他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戍边期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林则徐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他考察天山南北,行程数万里,倡导兴修水利,屯田备战,主张兵农合一,防备沙俄侵略,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大意】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负有责任。

【提示】个人是弱小的,但是却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一份责任,尤其是在大敌当前、国家面临危亡的关键时刻,更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只有每一个人都承担起为国分忧的重担,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救祖国于危难之中。麦孟华这句话,是概括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归纳成的警句。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要保卫天下,即使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是负有责任的。近代戊戌变法主将梁启超,也是以这一警句自勉,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维新改革运动。从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