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对了,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朦胧有什么好处呢?”
“有朦胧美”,他们答道。
我打了一个比较低俗的比喻,有一个男人喝醉了酒,回到家里,又停电了,他于是就拿着油灯看看他的妻子,第二天醒来之后他说了一句话:“醉里挑灯看娇妻,娇妻越看越美丽!”(众人笑)
我接着说,这就是朦胧美,朦胧往往会让人感到很美。接着我再谈到朦胧诗,我对他们说:“朦胧诗的鼻祖,是《诗经·兼葭》这一首诗,大家有没有听过邓丽郡唱的《在水一方》?”
许多同学都说:“有!”
“那一首歌的歌词其实源于《兼葭》这一首诗”,说完我将《兼葭》的前四句念出来,并且作了简单的解释。我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没有说是谁,就是说那个人,那个人长得怎么样,没有说,她只是在河流的另一边。我们都喜欢幻想,而且总喜欢幻想着美好,所以伊人也变成美人了!(众笑)但美不美我们可不知道,只不过事实上当我们揭开现实的面纱时,美便不复存在了。特别是80年代的朦胧诗,诗人们往往通过某些意境来抒写自己追求光明的愿望,揭露社会的阴暗面。我们必须知道80年代之前我国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还没说完的时候他们都说:“文化大革命!”
我于是跟他们讲了文革之中人民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黑白颠倒,兄弟反目,姐妹成仇,人们有口不敢言,有苦不能说,没有了自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经历过这个年代的诗人写出来的诗,他也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这首《星星变奏曲》是他的处女作……”
随后,我又简介了朦胧诗的概况和怎样读学习朦胧诗,我提出了“朦朦胧胧(朗读)—清清楚楚(解读)—朦朦胧胧(回味)”的方法,并以人生为喻来说明这一种方法,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可以说是“朦朦胧胧”,随着年龄的成长,见识的增长,我们开始懂得了许多人生的事和理,这便是“清清楚楚”,但是我们到老了的时候,我们回想起自己的过往,有些东西已经不可言喻,一切只等待你去细细回味,于是又进入了“朦朦胧胧”……
下来我让他们自己讨论,去探讨如何才能“清清楚楚”,我到下面和他们交流了一会,发现像黄某等一些学习不太自觉,成绩差的同学也能读出一点儿东西来。我知道,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引与导,而不是我去长篇大论地分析课文,那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讨厌语文。我想这只是开始,以后还要努力走引导教学之路而不可纯用讲读之法。
由于他们的配合,这首诗我很快就教完了,学生反馈良好。
以谈话式、引导式、探讨式等方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语文,用自身的感受去学习语文,是十分有益的,这对于提高语文素养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应试方面缺乏必要的引导和强制要求,一些同学的学习成绩提高不快,这是以后必须努力改进的地方。
三、勤于思考,乐于创作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习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需要进行记录、整理,这有利于对自己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批评。一年来,我放弃了牢骚式的文学创作,将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经验的整理。创作量高于十万字,包括教育教学论文、工作日记、教育教学随笔。我设计的作教学课例《“好读书,读好书”作文指导课》获县课例评比一等奖,我撰写的《浅谈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在全镇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作了详细介绍,并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
这一年的结束,只是一个开始。坚守讲台,放飞梦想,虽然我没法飞得远,但一定要飞得高。学生难管是事实,工作难做是事实,钞票难存也是事实……事实如此,也无须感叹与抱怨,多做点事,少发点牢骚,省点花钱,积极点工作。我相信只要乐于奉献,便能有所收获。期待着以后的讲台生涯,我能收获成就,收获人才,收获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1) (2)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