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安徽:高考阅卷工作结束 高考阅卷组长评试卷特

发布:2009-06-22  来源:新安晚报
分享到:

  截至今日,安徽省2009年高考阅卷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今年是我省首次进行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自主命题,安徽师范大学为阅卷点。自主命制的试题具有哪些特点?阅卷教师对难易程度的评价如何?今年的试卷对下一届考生的学习有何借鉴作用?记者昨日分别采访了高考评卷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学科组组长。 

    理科综合 

    阅卷组组长黄时中教授 

    今年的理综考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体现了“平稳过渡,稳中求新”的特点,为推进新课程实施和高考改革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 

    物理:关注与社会、技术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物理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线,精心挖掘素材,巧妙构思设计。选择题计算量较小,但内容覆盖面较广,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科技新闻和物理学前沿知识等,如第14题涉及洁净能源、第15题以新近发生的卫星碰撞事件为背景、第16题以宇宙学最新进展为主干、第17题和第19题以节能扶梯和物理学史上的实验照片为题材,向考生展示了物理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意义。实验题注重考查了高中阶段所要求的基本仪器的选择、使用和误差分析的基本能力,倡导科学探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将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计算题考查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注重对考生物理建模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取材源于实际、贴近生活,如第22题北京残奥会的点火仪式、第24题游乐场中的过山车,降低了试题的陌生度,考生容易入手,三类题型难度逐渐递增,层次清楚,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物理试题素材新颖,难度适中,稳中求新,关注了物理学与社会、技术和环境之间的联系,适应我省现阶段基础教育。 

    化学:把知识运用于实际 

    化学试题以能力立意为出发点,注重在考核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如第9题、第28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验探究特征,努力体现“有利于高校选拔有潜能的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试卷长度、题型、设计合理,难度和区分度适宜。试题编制符合科学性、准确性、公平性、规范性的命题要求。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 

    卷面形式活泼,试题插图灵活多样,如结构示意图、实物图示、实验流程图、合成路线图、相关图表等。试题排版规范,为控制评分误差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充分发挥了不同题型的功能,客观题侧重双基考察,主观题注重较高层次能力水平的考察,并在题型设计上有所创新,如第28题,以完整的科学探究程序设计一系列问题,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分析和思考交流,既考察了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的再现,也考察了考生实验的设计和探究能力。 

    生物: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生物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范围及分数分配等完全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突出了对遗传、生理、调节、实验等主干内容的考查,与生物学科内涵、新课程的设置、授课时数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等保持一致。 

    试卷注重能力立意,突出考查了生物学实验能力和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了生物为实验学科的本质要求以及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试卷注意多层次联系实际设置新情境,包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第30题第II小题寒冷时打寒战;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如第29题第II小题用乙烯利增加黄瓜产量;联系科技新成果、新进展,如第3题的2008年诺贝尔奖获奖内容等。不同情境下,题目多角度设问,虽然考查的多为基础知识,但也不失灵活性。 

    试卷从题型、编排、格式等多方面与往年高考理综全国试卷生物试题保持一致,体现平稳过渡,同时通过突出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理念。 

    试卷没有偏题和怪题。试卷结构和试卷的长度合理。所设置的设问,既有客观性,也有开放性,但开放有度。 

    文科综合 

    阅卷组组长张奇才教授 

    从总体上看,文科综合试卷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贴近教学实际、贴近考生实际,既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意反映安徽地区特色;试题视野开阔、结构合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就难度而言,文科综合部分主观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政治:关注社会焦点 

    今年的政治试卷对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查并重。试题仍然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注重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既考查“是什么”“为什么”,又考查“怎么办”。在考查知识和能力时,坚持以问题为中心,问题设问指向性明确,角度恰当,跨度合理,难度适中。 

    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并重也是试卷的一大特色。高考政治试题历来不回避社会焦点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都会从热点和焦点中选取素材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本次考试特别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取材,而且较好地处理了热点、焦点问题和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这表现在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考查立意新颖,设计巧妙,做到了题目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样不仅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且避免了考前的猜题押题等现象。 

    安徽特色和新课程理念并重。高考分省命题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有利于各省根据自身的教育特色来命题,使考试内容和考试精神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本次高考政治试题也较好地体现我省的地方特色。另外,命题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政治试卷体现出新课程的开放性、探究性的新理念。这为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导向,为以后的高考提供了一个示范。 

    历史:试卷具有一定难度 

    第一,就试卷体现的新课程理念看,今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试卷科学、充分地反映了历史课程标准和安徽省历史考纲对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历史素养方面。 

    第二,就试题结构分布看较合理、科学。选修部分考查内容以主观题呈现且与必修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如:客观题12题,通过四幅地图既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又体现了地方特色。此外,14、15、21题也采取了类似的情境设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甄别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主观题35、36题采用了文学材料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层层深入、渐进性地设问考查了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 

    第三,就试题的难易程度看,很好地体现了高考选拔性考试,有很强的区分度。部分主观题设问质量高,有代表性,冲破了中学教学的常规思路,但具有一定难度。 

    地理:多方面考查学生能力 

    第一,总体上说,试题中图片的表现形式多样,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紧扣现实问题,有利于避免考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问题设置由浅入深,梯度设置合理,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调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考查,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掌握。 

    第二,试题立意新颖、设问灵活,使问题更贴近生活实际。如选择题27~28题,关于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能量之间的关系考核。 

    第三,试题在考核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反映了地理学研究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如第33题关于罗布泊的变迁对干旱区域开发的启示。 

    第四,试题强调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的考查。如考查学生根据已有素材获取、处理多种信息,对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终获得结论。突出表现了思维理性和逻辑过程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以致用。如第34题的几问,就充分体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另外,试题也充分反映了现代新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试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