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民间版”高考(论坛)改革方案,目前引发一场社会口水战。
该方案主张:实行多轨道、分层次的统一考试;高考不应全国“一张卷”,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以及不同的学科,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探索多元化的录取方式;且具体到各门分数
截至16日上午,网络转载的一篇相关报道后附的调查显示,2.6万的投票者当中,有40.8%的网民对此高考方案表示满意,表示不好说的为33.7%,另有25.5%表示不满。而推出的另一项针对完整版改革方案的调查中,则有78%的网民支持这一方案,不支持的为11.9%。
因考试腐败拒绝改革?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该方案制订的实际操刀者、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表示:“很多人质疑该方案的可操作性,但设计这套方案的出发点,就是要有可操作性。”
“就方案本身的可操作性来说,考虑到目前的教育环境,所以我们推出八项具体配套措施。”熊丙奇语气淡定。
根据这份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制订《考试法》,将考试招生纳入法制轨道;推进高校管理改革,建立高校自主招生公信力;构建不同类型教育的“立交桥”;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改革考试加分政策;均衡研究型大学生源分布,保障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降低英语(论坛)分数权重;培育中介组织,提高考试服务质量,这八项措施是需要同步整治的“大环境”。
也因此,熊丙奇坦言“阻力不小”。
根据熊丙奇的分析,首先是高校自身是否愿意进行改革,是否能够做到招生信息的全公开和全透明,“只要做到全公开,自主招生就没有问题”。
其次是来自政府的选择,“政府部门愿不愿意给学生多次选择学校的机会,如果学生可以选择学校,那么,高等教育的竞争机制必然确立,现在的计划体制必将打破。”
但熊丙奇显然更看重整个社会对改革的理解:“一些人仍旧用传统高考制度下的问题,来分析改革之后的制度,这是他们认为不可操作的重要原因。”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