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孩子高考失利家长寻“门路” 不法者张网以待

发布:2009-06-17  来源:
分享到:

6月8日,湖北武汉,大雨。

下午5时,一阵铃声响过———2009年高考(论坛)结束了。

20多分钟后,考生如潮水般涌出各考点。

“我们解放了!”武汉第二十九中学门前,一名考生忘情地冲入雨中狂奔。另两名男生手上拿着雨伞,却不撑开,一路欢笑畅谈。

考点外,撑着伞等候的家长也是笑容满面。但是,也有一些家长的笑容里藏着一丝忧愁。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高考结束意味着另一场“大考”刚刚开始。|

“谁不想让孩子上大学”

考试结束后,刘先生与他的儿子撑着伞并排走着,没有什么话。

“其实,考试前我就知道结果了,成绩摆在那儿。”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刘先生的烟瘾变大了。

在湖北省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刘先生,平常抽烟很少:“没办法,急啊!现在大学扩招,几乎人人有书读。我儿子这个成绩估计是过不了分数线的,可还是得想办法给他找个学校啊。”

高考前,刘先生就开始多方打听。听说哪个同事认识高校的人,就要问几句;知道哪个朋友在教育厅有熟人,也要联上线;有哪个熟人在高校招生这一块儿有“门路”,就得常沟通……

“我也知道现在网上录取透明度很高,想使用某种手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想试一下啊,就算孩子成绩不好,做家长的也不想留下遗憾。”刘先生无奈地说。

不过,高考结束已经七八天了,刘先生还没有找到“门路”。

寻“门路”的痛苦

与刘先生相比,湖北省某地级市的公务员吴先生要“幸福”些,他找到了几个“门路”。但是,吴先生觉得,这其实是件更痛苦的事。

去年,吴先生的女儿参加高考。考试前,他就“定”了一套方案。吴先生的弟弟在某军校执教。“考试一结束,我就带姑娘去医院做了近视矫正手术,只要她的分数过了二类本科,就可以读军校了。”吴先生说,“谁知道她才考了470多分,军校是读不成了。”

自打2008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吴先生就一直没睡踏实。“天天就想着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不管怎么样也得读个二本啊,现在三本学校毕业生不好找工作。”

去年7月,事情出现了转机———吴先生同时获得了两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最麻烦,拐了几道弯。”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侄子的大学同学认识一个朋友,这位朋友“能量”比较大,手上拿着湖北省内外几所高校的资源。

“对这个中间人的身份,我还是相信的。毕竟是我侄子的同学介绍的,大家都知根知底。”吴先生说,“关键是能不能把事情办成,这一点,我心里没底,包括我侄子的同学也不能肯定。”

吴先生第一次与中间人见面,是在武汉南湖的一家农家菜馆。“他当时就拿了江西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给我看,还有那个学校招办老师的电话。”吴先生说,之所以选择江西那所高校,是因为费用不算很高,手续费8万元。

“他当时告诉我,可以保证网上录取,保证有学籍,但是钱得一次付清。不过,在网上录取,得等到网录快结束的时候才能操作。如果不放心,可以给学校招办的老师打电话确认。”

那次见面后,吴先生“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网录是公开的,怎么能随便招呢?招办老师的电话会不会是串通好的?一次性把钱付清,万一事情没办成,又找不到人了,到时该怎么办?

一面是疑问,一面是侥幸。吴先生觉得,如果此事真能成功,岂不是因为自己的过分谨慎毁了孩子。

“最后没办这个事,原因很简单,家里人觉得江西太远了,坚决不同意。”吴先生说。

第二个信息要简单得多。吴先生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刚好认识湖北一所师范院校的老师。当时的条件是,交5万元先读专科,保证升本科。

吴先生告诉记者,在那个特殊时期,好多考生家长的情绪都有点恍惚,很多简单的问题都考虑不到,一不小心就上当了。

吴先生的女儿最后还是选择了一所三本学校。“这可真是考家长啊!”吴先生感叹。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