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考生黄蛉怎么也没想到,他在高考 考场上想出奇制胜而创作出来的“甲骨文作文”,竟成为网上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这份字形古奥难懂的高考作文,通篇以甲骨文为主,此外还包含部分金文、篆体字,被阅卷老师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根据相关评分标准,判了8分。
怪异作文卷 专家来帮忙
高考阅卷场,一份字形怪异的作文试卷,让阅卷老师感到惊奇。旁边有阅卷老师一眼就认出来,那是甲骨文,这份奇特的作文试卷,几乎通篇充斥着这种罕见的古文字。
为了慎重起见,阅卷场本着不埋没人才的想法,费了很大工夫,专门组织相关专家,将那份作文试卷的古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份突兀的“甲骨文作文”,同时也令阅卷场外的一个人痛心疾首,他就是“甲骨文作文”的作者黄蛉的语文老师蒲体超。蒲老师将黄蛉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因为他知道在高考的刀锋上率性而为,将是怎样的严重后果。
奇文写得快 国内第一人
蒲体超在心底还是认可自己学生的这篇另类作文。他告诉记者:“在高考场上短短几十分钟内,能用甲骨文写出一篇800字的作文,黄蛉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人。”四川大学一位古文字学教授认为,即使是研究甲骨文数十年的专家,要用甲骨文写两三百字的文章,至少要花1月至2个月,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在绵阳市黄蛉的舅舅家里,黄蛉向记者展示了考后他凭记忆摹写的高考作文,有意思的是,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是“熟悉”,而他恰恰对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写法不熟悉,就变通了一下,用另外6个字来代替。
6月25日,黄蛉曾拿出这篇“甲骨文作文”,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看,刘钊教授评价说:“他的文章中大部分字都对,是用了很多种古文字,但也有一些字写错了。”
考生非恶搞 舆论有褒贬
黄蛉告诉记者:“我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并不是恶搞乱写,是经过认真考虑了的。”高考时,他先写作文,花了90分钟,占了整个语文课考试的大半时间,起初想写微型小说和散文,体裁有优势,容易拿高分,但考虑到有些字用甲骨文写不出来,就放弃了,写议论文要容易点,“用甲骨文写作文,时间比平时几乎要多一倍。”
蒲体超老师认为,黄蛉选择“甲骨文作文”,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对自己运用甲骨文能力的自信,甲骨文总共只有1000多个字,他已经掌握了七八百个。
黄蛉与他的“甲骨文作文”,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或褒或贬,众说纷纭。
反对者认为,高考有其固定的游戏规则,如果允许用甲骨文写作文,那以后就会出现用当下年轻人中间流行的“火星文”甚至生僻的某外语、少数民族语写作文,岂不乱套?
支持者很多对黄蛉的甲骨文功底表示由衷敬佩,他们表示:为什么孩子要采用“甲骨文作文”这种极端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这值得我们深思。这提醒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有紧迫感,要更快地打破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虽然当前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生,提供了一种改革思路,但依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