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同学都非常崇拜我们的老师,我也很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这么宽广的平台让我自由发展。”高考结束不久,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的班长赵振宇在谈到自己的学校和老师时这样说。
很久没有从学生嘴里听到过这样诚地赞扬学校、赞扬老师的话了。但是,类似的话不仅出自赵振宇一人之口,好几个同学都表达了相似的感激之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校、老师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老师、学校联合起来逼迫学生学习;学生则把学校和老师当成仇恨的对象。一次在采访中遇到一个“小升初”的孩子,在她压力最大的时候歇斯底里地对着妈妈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上课学的都不考,考的又都不学,我讨厌学习、我讨厌学校、我讨厌这一切!”
今年高考后我接触到了北京市人大附中理科超常实验班的学生,他们的高考成绩优异:北京高考理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均出自这个班,班级高考平均分超过660分,全班51人,48个上了清华北大成为名副其实的“状元班”。接触一段时间后记者发现,这些被别人称为“牲口”的孩子似乎并不是只知道学习,他们轰轰烈烈地搞活动、他们漂漂亮亮地出刊物、他们争分夺秒地推敲难题、他们对老师的感激发自内心……
这些孩子太特殊了。
私下里别人叫他们“童养媳” 竞赛、获奖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我们底下都叫他们‘童养媳’!”
提到这个“状元班”,刚从人大附中文科实验班毕业的彭韦加快人快语。
从彭韦加一脸快乐的表情看,“童养媳”这个词并不是对“状元班”的贬损,反而还带着几分钦佩。
“童养媳”更多的指的是“状元班”很多学生的经历。
他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在数学方面表现超常,小学三年级时考入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基地——仁华学校,开始进行数学超常训练,进而进入人大附中的理科超常实验班。他们中的不少人当了6年甚至9年的数学或物理尖子生,他们的生活就是不停地学习、参加竞赛。
一群热爱数学、同时拥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从小便被集中在一起,配备一流的老师和教学设备,“他们跟别人不一样,生来就是为了学习、为了竞赛、为了拿奖的。”彭韦加说。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上,这个班的林博、管紫轩分别获得金牌。林博和管紫轩只是这个班众多学生中的代表。他们班的“竞赛专业户”还有不少,也都有着令人艳羡的竞赛成绩。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