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江苏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发布:2011-11-09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分享到:

  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江苏篇2

  这是一座善于缔造奇迹的城市,她常以创新者和领跑者的姿态,以科学实践的画笔描绘浓墨重彩的篇章。行进在苏州,你能触摸得到这座人文名城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的跳动脉搏。

  3年前,苏州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4年前,苏州在江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与经济比翼高飞在全国成为一段佳话。有如此坚厚基础,今天,苏州人发展教育的视野更广。“苏州教育应率江苏之先,率全国之先。”苏州教育规划纲要将“两个率先”勾勒为令人振奋的蓝图: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层出不穷,记者在苏州采访几乎调动了所有的感官,耳畔听得最多的就是“优质”二字: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而所有的举措都坚定地指向一个目标:从学有所教迈向学有优教。

  学前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姑苏秋色红似火。教育快速、和谐发展的景象,比烟波浩淼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的江南诗韵更让记者动容。

  “前些年,家长通宵排队,孩子也进不了好的公办园,现在容易多了。”去年,刘佳没费什么力气,儿子就进入了苏州品牌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9月8日,来接孩子的刘佳还现场给记者当起了向导。“实小幼儿园去年搬迁后面积一下增加了5倍,2000平方米的户外场地给了孩子活动空间,艺术走廊最具文化气息。”

  “入园不难、条件更好。”像刘佳一样,近年来,苏州很多有“小宝贝”的家庭都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目前,苏州学前三年幼儿受教育率达98%以上,百姓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这得益于加大投入、科学布局、体制创新这些扎实的发展举措。”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告诉记者。

  3年来,苏州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超过20亿元。目前,在苏州全市430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有316所,公办园、省市级优质园比例均达74%。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最早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规划,苏州3年内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97所。

  “苏州新区人口骤增,外来务工人员骤增,这‘两个骤增’是我们发展学前教育遇到的新情况。”作为苏州教育的“掌门人”,鲍寅初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态势十分清醒。在他看来,在加大投入建公办园的同时,科学布局,创新办园体制对于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尤为关键。

  对家住新区的苏州市民而言,已经看得见的利好是,几年前,苏州出台了《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意见》,按照文件规定,新建小区每5000人口要设置一所幼儿园。5年来,苏州新增幼儿园共计50余所,新增学位21000余个,这些幼儿园多数建在居住人口近年骤增的工业园区、高新区等新建住宅区。“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我们有预见性地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点撒得开,布局也就更科学合理。”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陶旭东说。

  苏州市学前教育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快速增长。如何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园需求?苏州明确了支持多体制办园的政策,积极探索“公助民办”模式。

  高新区枫桥街道康佳幼儿园是苏州第一所“公助民办”普惠性的幼儿园。之所以说“普惠”,是因为这所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全是“公家价”。对当地老百姓而言,更实惠的是,枫桥街道还向幼儿家长发放“保教费”,每月补贴100元。办园人杨正说,康佳幼儿园之所以保持良性的发展势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硬件由政府投入,民间资本则对师资在内的软件进行投入,主管部门在教育质量上进行监督。”据了解,同样模式的“公助民办”幼儿园在苏州有10多所。

  在苏州采访学前教育,记者感受最深还不是美丽的校园、先进的设施,而是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幼儿园,真正在按幼儿的成长规律办学。

  市、县教育局这样规定,凡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园长不能评优评先,幼儿园不能晋升为市优、省优幼儿园。幼儿园这样提倡: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氛围中,让孩子自主探索、乐于探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走进苏州任何一所幼儿园,你都能感受到教学活动的缤纷多彩,每多花朵的美丽绽放。苏州实验小学附小注重游戏精神,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经过构思,将零碎的花布、纸盆、棉花、沙石变成美丽的艺术品。苏州高等幼师附属花朵幼儿园善于构建生活化情境。在“我们周围的房子”主题活动中有“造房子”的活动,在“劳动的人”主题活动中有“厨艺大比拼”活动。

  “过去,家长一见到我,就问孩子今天识了多少字,现在很多家长问,孩子今天玩得如何?”吴中区幼儿教育中心园长邢璘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幼儿园按规律办园提升了家长的理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齐步“六个一样”

  在苏州采访听闻一个故事。去年9月1日,新建的苏州相城区阳澄湖小学开学。这所学校因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被一些媒体称为“豪华”农村小学,甚至引发了一场网络热议。出乎意料的是,“拍砖”的网友并不多,很多家长说:“让孩子都上好学,农村学校当然要建得跟城里一样好。”

  事实上,仅从硬件来判断,已经无法区分苏州学校的城乡之别。记者走访过的农村学校,几乎都是现代化的教学楼,标准化的体育场,专用教室齐全,实验设备到位,园林式的建筑、优美的校园让人流连忘返。

  在城乡小学、初中全部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之后,苏州人还有一份更强烈的愿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政府出台的文件,用了“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这样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优质均衡。而在苏州教育决策人看来,实现“六个一样”要靠“六个统一”。“近年来我们提出,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办学标准、统一办学经费、统一教师配置、统一办学水平,这实际是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解决优质均衡中的现实问题。”鲍寅初说。

  去年初,苏州工业园区一中的师生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这所乡镇中学已正式“升级”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学校。这意味着园区一中的办学标准、薪酬待遇和管理模式将像星海、星港等区属品牌学校一样纳入区统一规划管理。从今年起,园区15所乡镇学校已全部升级为“区直管”,在苏州市率先实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管理。

  从乡镇“收权”,让区域内小学、初中逐步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人事任免、经费调拨从市区层面统筹规划,这还只是苏州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第一步,解决的是县乡两级管理造成资源配置不畅,城乡学校“现代化”两套标准的问题。更让农村学校焕发活力的是均衡配置城乡师资。

  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由20多所农村小学合并而成,学生大多是附近村民的孩子和在工业园区打工人员的子女。校长俞清原来是苏州最好的小学之一——星海小学的副校长,今年按照苏州市“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理念“流动”到这里。“很多像我一样的老师到这里来任职,我们自己得到锻炼,学校也在慢慢变好。”俞清表示。

  不只是工业园区,太仓市也选派了优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农村任职任教,张家港市建立了骨干教师城乡交流3年服务期制度。据介绍,苏州市要求,城乡教师交流比例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5%。

  优质和均衡,最终都要体现为教育的高质量,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为家长的认可。近年来,苏州教育又亮出了一面充满创新色彩的旗帜——深化素质教育的“三项规定”: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规范办学和教学行为。

  每天下午,小学3点20分以后,初中4点以后,苏州各校都推出了20多种课外兴趣活动,多的超过了40种,学生们从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放下书包,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吹拉弹唱,争论演讲……家住沧浪新城的学生家长周本远兴奋地告诉记者:“校园成了孩子放飞心灵、张扬个性的乐园。”

  高中教育优质多元发展

  学校各有优势学生人人成才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普通高中多元发展的路径。”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皇甫志新说,高中教育应突出差异性和选择性,苏州要求每所高中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让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教育。

  在苏州采访,一说三中,很多人就知道“多语种”,学生不仅要学英语,还要学日语、德语、法语;说到田家炳中学,乒乓球、篮球就跳了出来,耳边就会响起体育活动的呐喊声;再说十中,人们就会讲“诗性教育、人文情怀”……“每所高中都有‘看家本领’,我们能根据孩子的潜质、兴趣去挑学校。”学生家长袁明说。

  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结果是,苏州初中生在中考后,就有了“规划人生”的机会,在高中能从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苏州五中的学生入校时几乎都是“三流”生源。学校确定了信息技术、科普教育、通用技术等5个科技教育领域,开展科技教育。如今,学校的10个科技社团已经取得了300余个奖项,学生多次获得车模、航模竞赛冠军。辅导教师王平坚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学生要拼成绩也许很难,但搞科技活动,他们却充满灵感。多元发展让学生的潜质与特长有了张扬的舞台。”

  特色,既成就了学生,也发展了学校。苏州六中的艺术特色和园林建筑被当地百姓誉为学校“两绝”,家长冲着特色来,培养瞄准特色去,学校开发艺术课程,与艺校“上下接轨”,与企业“左右联动”,越办越红火,3年来,学校艺术班毕业生本科录取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在学生个性与学校特色相得益彰的同时,苏州还积极探索高中和大学的合作机制,为更多有潜质的学生成才创造条件。用苏州人的话说:“关口前移,把下一道工序所需的材料准备好。”

  去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作出了一个大胆尝试:园区三中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携手大学培养高中生。背靠大学办高中的“吃螃蟹”者不只是工业园区三中,苏州中学与西安交大、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合作也广受社会瞩目。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合乎高中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皇甫志新告诉记者,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苏州将继续深化高中多元发展的探索实践。

  今天,行走在姑苏大地,教育改革创新的效果正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显现。这里的教育让人向往,这里的学校让人留恋,这里的学生充满希望,我们相信,随着对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苏州教育的明天将更美好。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