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熊伟:解决高考户籍限制 标、本两步走

发布:2011-11-26  来源:新东方网
分享到:

  2011年11月18日,各地有关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声此起彼伏,新东方网记者采访了北京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中心负责人熊伟,他谈到: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公平,必须要把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尽量平均分配,同时,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将此作为长期国策。

  

熊伟:解决高考户籍限制  标、本两步走

  北京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中心负责人熊伟

  家长目的:让孩子有一个公平考学的机会

  新东方网:10月28日,您参加了由家长自发组织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研讨会,您在其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熊伟:我原来跟这些家长还不是特别的熟,他们有时候开会把我们找去。请我们去做专家代表,参加会议,做过一些访谈等等,跟他们有一定接触。这些会议都是学生家长办的。

  新东方网: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熊伟:让孩子有一个公平考学的机会。就说学生在北京连续上学六年,你的父母其中一方也在北京连续工作六年以上,就应该要平等待遇。因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北京不可能把外地人全部赶走,就只剩下你当地的人,不可能,因为已有700多万非京籍人员,这是客观事实。教育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而且不是像网上有人说的那么简单,不是回去高考那么回事,因为你在某个地方参加高考,必须要有三年的学籍,不是说你到北京我上了学然后回去考,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在当地要有三年的学籍。并且各地的教材也不一样,考试肯定有很大区别。

  新东方网:对,这是关键问题,他可能根本无法参加考试。

  熊伟:我认识一个网友,她就是这种情况,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是老公回老家陪着小孩上学,她留在北京。但是你说人嘛,工作是要寻求发展的机会,肯定觉得什么地方适合发展就到什么地方来。但有一些人,把这个事情搞错了,他们以为这些外地人是为了享受北京低分的政策来到北京的,恰恰不是。包括有一些在北京上学十几年的,甚至就出生在北京的一些孩子,他是随着父母工作过来的,而不是说父母最初是为了小孩将来升学而来北京的。

  推进:需要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投入心力

  新东方网:为什么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说的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到最后拖了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呢?

  熊伟:我觉得呼吁的这些人,以家长为主,他们可能还缺乏一些策略。比如说他们呼吁,比如每周到教育部请愿,然后有联名,5万多的联名等等,但是这样的效果肯定不会非常好。

  新东方网:您觉得这种事情该怎么推进更好?

  熊伟:我觉得现在,第一要有很明确的诉求,就是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他要反对都没有理由反对。比如说比较现实的容易做得到的,我刚才讲过了,全国重点高校招生名额,按照各地参加高考的人数平均分配,并且照顾边远地区,内蒙、新疆、西安等等,照顾他们。这就是公平原则。这是一个。

  第二,也是为了防止高考移民,因为确实有高考移民这种现象,但是说实话,真正到北京的高考移民是少数。高考移民一般是到海南、青海、甘肃那些地方去的,因为那些地方的录取分数线更低,而且户口更好办,北京的户口不好办。针对在北京就读的学生,可以制定比较苛刻一点的限制,规定学生连续六年在北京上学,初中、高中连续六年都在北京连续上学,父母有一方在北京连续工作六年以上。我觉得这是两个基本的诉求。然后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呢?我可能下一步要做的是联名,之前做了几次联名了,现在有一定的效果。

  新东方网:你们联名最后到哪个层级?

  熊伟:我们前年就有一个对教育部的公开信,今年又一次是给国务院的信,就是关于高考平等的。因为专家学者联名肯定比家长联名社会影响力更大一些,而且更容易被高层重视一点。我原来呼吁制定高等院校招生与考试法,这个是找的人大代表,所以下一步还要争取那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他们也关心这个事情。这样的话,就说学生家长有诉求,专家学者、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都关注这个事情,那么事情就好说一点。

  要全方面的解决问题,还需要中央政府出面,因为不是北京、上海一个地方的问题,北京、上海、广州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高等院校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公平这样的问题。你把这些高校的资源过于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这些大城市中去,其他的人口大省,包括江苏、四川、河南、山东,他们的高校是不太多的,必然会导致高等院校招生的时候会出现地域歧视现象,事实上就是地域歧视。凭什么北大在北京市投这么多的名额,在山东、河南这么少的名额?这就是地域歧视。

  新东方网:为什么事情进展缓慢?

  熊伟:我刚才分析了,一个是有外部的环境,控制北京、上海大城市的规模,这是外部的大环境。第二,不想放弃特权。就这两条。但是人的迁徙,那肯定是一个朴实的价值,人往高处走,这就是一个朴实的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

  根本解决办法:教育资源平均分配

  新东方网:有人说,在集中录取制度框架下,推进异地高考的作用极为有限,而只有切实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才可能取消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熊伟:对,我们提的也有这个方案,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

  新东方网:但是现在自主招生的学校还是不多,并且录取比例还是很低。

  熊伟:我们当时主张自主招生,那就是说他学校可以自己出题目,就是真的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我自己拿着20%的名额,我看到好的学生就自己要了。你比如说一个公平的大学要自主招生,可能是全国范围内选拔最好的人。为什么每年高考状元,北大、清华争着要呢,他还是想最好的资源能够进入他这里。但是这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以稍微缓解一点。

  新东方网:最终如果真的取消了高考户籍限制,对目前的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熊伟: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第一个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北京因为是政治中心,学生家长的权利意识比较强,而且因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媒体都在北京,都很关心这个问题,现在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公平问题。北京的家长现在联合上海、深圳这两个地方的非户籍家长,一起每周到教育部上访,这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了。那你解决高考的地域歧视问题,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公平的促进,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等。第一个大的意义在这个地方。

  第二,要解决高考地域歧视问题,必须要把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尽量均衡的配置,国家就应该在山东、河南、江苏,还有四川、安徽等一些人口大省,而且高等院校比较少的省,必须多增加一些投入。

  第三,现在国家把大量的资源不光是投在高等院校上面,也投在了一些中学上面,比如北京四中,或者八一中学,他们的操场非常漂亮。 但是你也看到了,有很多地方山区学校的学生,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不齐全,比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英语的电教设备,想都别想,要让这个社会有更多的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起点,国家就必须要在这些边缘地区和农村地区,要多增加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这样的话让大家都能享受同等教育资源,能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公平的参加一些高考的招生,这两个是配套要做的。因为高校的招生平等,高等院校的招生还包括中小学的教育这块,比如说要考素质教育, 要考一些别的英语口语这些,山区的孩子连英语老师都没有,怎么考英语?你考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学生起码要有实验室啊?你说要考音乐,学校要有音乐老师啊?这说明对教育的投入太不够了。大家都享同等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一直主张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国策,全面建设农村。只要国家有这个决心,增加投入,马上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