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制度应顾及考生利益

发布:2011-11-24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杨 超

  考前填志愿不受欢迎

  今年夏天发生了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恶性抢生源的事件,对这次复旦和上海交大的生源之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今年在湖北招生期间,网上连发数十条微博揭露名校“招生内幕”,如何避免生源乱战,冯玮认为:“就目前来说,我认为要实行考前填志愿,这样谁是状元,你根本不知道,考生自我评价后估量自己能考上什么学校。”对此,很多网友认为,冯教授的“考前填志愿”是一种完完全全站在名校为了招到最优质生源的立场,而不是为了广大考生利益,不是为了高等教育的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谷贤林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既没有哪一个省份一直采用高考前填志愿,也没有哪一个省份一直采用高考后填志愿,所有省份都采用过这两种方式。但是就总体来看,高考前填志愿的年份仍然要多些。原因就在于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相当一部分高分考生‘扎堆’,同时,也能够减轻高校录取的压力及由录取指标增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也不利于越临近高考状态越好及一部分高水平发挥的考生。”

  本报记者采访了人大附中高三的一位孟同学,他告诉本报记者,他们都很支持考后填志愿。“考前填志愿即使是正确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但也没有考虑到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发挥失常考砸了,填了较好的大学那就没有退路了。”其实,对于考前填志愿的同学,大多数都不能精确对自己处于什么水平进行定位。光凭分数是不能决定能不能上到什么样的大学的,因为在全省(市、自治区)的名次才能决定你能上怎样的大学。学生往往最多只知道在全班或全校的排名,很难弄清在全省的状况。即使是有高考前的“一模”、“二模”考试作为参考,但是也会由于批卷者的差异,以及考生心理上的不同,这些模拟考试的成绩难以衡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更加不能作为一个有效的高考填志愿的参考分数,何况高考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存在。

  广大的考生才是高考的主体,应该最大限度地维护考生利益。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很多省份都曾经实行过“考前填志愿”,但是现在大部分都取消了,而是实行高考成绩出来后填志愿,就是尽可能让考生更好地定位,减少不公平状况的发生。

  “小平行”未改革实质

  大平行志愿是指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一般包含3所或5所院校;而北京的“小平行志愿”,则仍保留有顺序志愿,其中第一志愿不实行平行志愿,第二志愿实行多所学校平行志愿。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员周军认为:“第一阶段,虽然是顺序志愿,但实际上只有1个志愿,第二阶段,虽然实行大平行,但事实上70%以上(甚至可高达85%)的招生计划已经录满,考生选择余地已经很小。”事实上,小平行与以往顺序志愿相比,对于高分落榜生没有任何改进,因此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表示小平行对于他们来说与以前的顺序志愿没有区别。北师大二附中的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本报记者:“第一志愿还是只能填报一个学校,第二志愿却能够填报多所,要是只比清华北大低那么几分,孩子还是上不了人大、北师,只能服从第二志愿,去那种二类学校了。”

  北京不实行“大平行”的原因有很多猜测,众说纷纭,有人士认为:首先是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作怪。因为采用顺序志愿,每年都有不少高分考生经第二志愿落入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北京市属高校。如果采用大平行志愿,那些高分考生肯定不会选择它们,而是选择排名更靠前的“985”高校和部属高校。北京市属高校是顺序志愿的最大受益者。第二是行业本位主义作祟。因为采用顺序志愿,每年都会产生高校录取大小年现象,为填志愿冒险赌博获取意想不到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也就为那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提供了很大的市场,这些机构大都与教育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采用大平行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机构就失去了市场。

  谷贤林则告诉本报记者:实行小平行志愿还与北京高校数量和质量的分布不均有关。北京的高校实力分布总体上是两极分化,北大清华是顶尖,接着的学校只有人大和北师等很少几所,大量的都是中低档学校,是一个中间断档的空心金字塔,北京要搞大平行志愿会受到大多数的学校反对。

  教育部推出平行志愿的制度,意在保护一些高分考生,避免其志愿填报不合理导致分数很高也落榜。也有人认为虽然保护高分段学生的利益很重要,但这些学生所占群体数量较少,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进行。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平行志愿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完全是一分一分地竞争。此外,

  平行志愿把每所高等学校划在一个分数段之内,这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也剥夺了很多学生的自由发展。此前同一所高校所录取的学生,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分数段之内,最高分与最低分可能相差好几十分;而平行志愿推行后,则可能集中在一个分数段,这样就造成学生考取大学由高考成绩一锤定音的局面,剥夺了一些高考成绩不算很高,但通过努力也能出类拔萃的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权利。但是一位姓朱的家长则认为,保护考生的利益、维护高考的公平更加重要,不能以推行素质教育为借口而牺牲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这位姓朱的家长还表示,高考中投档阶段退档阶段还存在“寻租”问题,有碍公平。谷贤林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素质教育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而不是在实施平行志愿以后才产生的,真正影响素质教育的是中国的高考制度以及文化中的功利心态。谷贤林对本报记者说:“没有网络技术的发达就不可能有平行志愿的实施,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进步。实施平行志愿到底是保护了一小部分高分考生的利益,还是保护了全部考生的利益,与这种方式无关,而是与实施这种方式的范围有关。如果所有批次的录取都采用这种方式,那它就保护了全部考生的利益。借助于网络平台,平行志愿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管考生被投到他或她选择的哪一所高校,显示的都是第一志愿考生。”

  多标准录取方式融合是趋势

  谷贤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真正制约教育的因素是:我国考生基数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等学校还没有形成合理而清晰的分层、不同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同质性高、特色不明显,缺少像欧美那样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等。如果不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仅仅改革填报志愿的方式,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谷贤林同时告诉本报记者:“从全球来看,考试录取制度不外乎以下三种:统一考试与录取,如中国;大学自主考试与录取,如美国;国考+校考,如日本。普遍的情况是,各种方式正日益走向融合。这也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趋势。”

  我国的高考既是毕业的学习水平测试,也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选拔性测试,两者本身的评价目的就相悖。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从国外吸取经验。本报记者从在美国Franklin&MarshallCollege的留学 生宋睿了解到,在美国,SAT(全称ScholasticAssessmentTest,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用来专门测试高中生毕业学习水平。但是,决定考生能否进入大学,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向大学提交申请,经历严格的面试。宋睿还告诉本报记者,美国大学不仅看重SAT成绩,高中的GPA(GradePoint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还要看高中的社会实践状况以及高中主要任课老师的介绍信等。无疑,这样的招生方式会大大增加高校招生工作的成本,但将毕业考核与招生录取工作分开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考生显示真实的偏好,不再一味以考分论英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谷贤林所说的,我国现在还面临着的“考生基数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等学校还没有形成合理而清晰的分层、不同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同质性高、特色不明显,缺少像欧美那样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等”多种困境,改革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在现在还是以高考招生为主的大背景下,学生作为高考的主体,他们的利益理应得到保护。

  全国各地平行志愿实行情况

  从2003年湖南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试点以后,江苏、浙江两地已分别于2005年、2007年陆续实施了高考“平行志愿”改革。2008年教育部又在上海、安徽、辽宁等省市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试点改革。2009年又新增河北、吉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10个省区进行改革试点。

  2009年,全国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的省(市、区)有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河北、吉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16个;此外,还有一些省市实行了小平行,如北京、山东等。

  2010年,陕西、广东、河南、重庆、天津高考首次实行平行志愿(部分仅限一批本科)。

  2011年,新疆、湖北高考首次实行平行志愿。

  截至2011年,共有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河北、吉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陕西、广东、河南、重庆、天津、新疆、湖北省23个省市实行平行志愿(少部分仅在一本实施)。

  (中国经济导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