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江苏:四大“绝招”狠抓高教质量提升

发布:2011-09-23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分享到:

  高校数量全国第一、重点实验室数量全国第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江苏正奏响全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音”;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江苏对此胸有成竹。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一语道破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的奥秘。近年来,为狠抓高等教育质量,江苏亮出了四大“绝招”。

  “超常规”力引高层次人才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令人惊叹。然而,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高层次人才短缺这一“软肋”。面对现状,江苏选择敞开大门,走上“超常规”之路。“以超常规的政策举措、超常规的优惠条件、超常规的经费投入,面向海内外聘用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为高校建设夯实基础。”沈健解释道。

  据了解,自2007年以来,苏州大学累计投入4亿多元的“超常规”经费,引进了特聘教授90人,其中80%以上来自海外。像这样的“超常规”,在江苏不胜枚举。

  此外,江苏还采用合作研究、兼职、讲学等柔性措施引进海内外高端智力,成效显著:2010年江苏从海外首批引进了20名“江苏特聘教授”;高校聘请的外国文教专家每年保持在1000人左右的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每年10亿元打造优势学科

  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是江苏最早落实的一项高等教育发展举措。为提升教育质量,2010年9月,江苏正式启动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共遴选确定了92个一期项目立项学科。今年9月,江苏再次启动了一期项目的增列工作,共增列30个立项学科。

  作为一所苏北老校,徐州师范大学始终坚持“高端引领,高原支撑,资源集中,结构优化”的原则,发展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该校教育质量有了重大进展。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徐州师范大学13项课题获准立项资助。无独有偶,江苏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中,该校有21项成果获奖,位列江苏高校前列。

  2010年江苏提出的学科建设政策更是振奋人心,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集中打造优势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有了政策引领,江苏学科建设目标更为明确:到2015年建设100个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力争使江苏高校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高校学科整体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校企联盟“走出去”“赚得回”

  “走出去”,方可“赚得回”。2009年,江苏启动了“校企联盟”行动,将高校“营养”注入社会“血液”,以“赚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校企联盟”行动启动后,南京理工大学主动组织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到地方科技部门和企业挂职,这批队伍被亲切地称为“博士团”。“学校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不单是去解决难题,最重要的是,‘走出去’的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不容小视。”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如是说。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底,江苏初步构建了“校企联盟”4100多个,高校服务企业的科技人员201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的50%以上。这组鲜活的数字,让江苏高校“校企联盟”行动越发坚定。

  综合改革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

  2010年10月,江苏正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后,提出“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稳步推进”,以提高教育质量。

  早在2007年,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率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以选课制为主体、以导师制和书院制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被江苏教育界誉为独特的“东港模式”。

  率先改革的东港学院的“书院制”堪称一绝,“海州书院”“瀛洲书院”“郁洲书院”“凌州书院”四栋大楼赫然挺立,很是夺人眼球。“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学院下设了四个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书院。”东港学院院长纪延光介绍说,“每个书院都是独立设置的,里面设施一应俱全。既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又为老师办公提供了便利。”

  “我们将积极探索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办学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力争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面对未来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信心坚定。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