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备考指导 > 家长必读 > 详细内容

2009高考满分作文试题评析:上海卷

发布:2012-03-06  来源:高考网综合
分享到:

  2009年上海市秋季卷高考作文题,采用了新材料作文题的样式。这反映出了今年上海的文题由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和2008年的“他们”的命题作文转为材料作文。这给考生更多的审题和立意的自由,让学生一下子进入自己写作的自由王国,而脱离了过去那种成人化、现实性的写作框框。(当然,那也是符合高考作文必须“戴着镣铐跳舞”的应试规则的)要写好这个材料作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读懂原材料的寓意。要写好新材料作文,最关键的就是正确理解材料中隐含的意义。只有明确了寓意,才能把握住作文的立意。那么,怎样来读这则材料的含义呢?我们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由实就虚的方法。材料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词是“板桥体”。什么是“板桥体”?命题者借此要考生作文中达到什么思维结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推敲的地方。“板桥体”,表面上一读就知道,就是郑板桥(郑燮)个人创造的一种书体。顺便介绍一下,所谓的“扬州八怪”,即清康熙至嘉庆初活动于扬州地区的富于创新精神、作品具有崭新风格的画家群。郑燮又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将隶书与行书相融合,创造了一种自称为“六分半”的书法体势,后人称之为“板桥体”。“六分半”书体飘洒错落,格调雄奇。郑氏的绘画作品往往以“六分半”书题以诗文,更加丰富和突出了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从材料中我们完全可以提炼出“创新”的主旨和感点,作为本次作文的立意核心。

  2.提炼原材料的感点。文题写作中的材料,给考生提供了至少这样三个基本的信息。按照内容的先后顺序可以分成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可以作为广大考生提炼感点的思维方向和确立感点的角度。(1)“板桥体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从这句话里“隶书参以行楷”形成“板桥体”的字体样式,联想到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考生既可以就书法谈书法,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2)“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考生可以从“单个字体歪歪斜斜”与“总体错落有致”想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此还可以联想到“张扬个性与构建和谐”的关系,甚至想到 “和而不同”的哲学道理。(3)“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这句话字面理解为:①“不可无一”,说明只能够有一种出现于世,才能成其一类书法作品的风格,其他事物也是如此;②“不可有二”,说明让其独立于世,绝对不能够因袭模仿而成其赝品、复制。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物以稀为贵,创新要有个性,真理只有一个。

  当然,从材料的整体上考虑,立意的角度可以为只有创新的事物,才有永恒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审题、立意,构思成文时必须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从“板桥体”的书法谈开去,只可以将其作为作文的引子材料,不能纠缠在“书法”上,要与社会实际、学校的生活实际结合。即使花重笔谈论了书法,也要在文章的后半部体现出由此生发出的自己的“创新”的观点,做到“卒章显志”。

  总之,广大考生在作文立意时,一定只能将“板桥体”作为一个开拓、“创新”的哲学符号而已,要真正写出自己立意所形成的“板桥体”——创新的事物,就必须选择生活中的人和事,通过描述和议论,揭示出新的属于你写的“板桥体”的新意和主题。(朱庆和)

回到目录:2009高考作文试题评析(7省市)

编辑推荐:

2009年高考作文病文诊断(18省市)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13省市)

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作文题特点分析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