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备考指导 > 家长必读 > 详细内容

高考家长场外“备受煎熬” 陪考已成社会现象

发布:2012-03-17  来源:东方今报
分享到:

  今天,考生要接受最后的考验,但家长们早已行动起来了,张罗“送考车”的,提前跟单位请假准备“陪考”的……高考不再是一个人的考试,而是一个家庭的考试,一个家族的考试,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考试……每年高考期间,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暴雨倾盆,各考点门口都站满了送考和接考的家长,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提出“不要来、不准来”后仍悄悄赶到考场外。
  陪考故事

  新潮60后家长奉行“三不”


  “孩子已经18岁了,作为他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我觉得应该让他自己体验这个过程,自己去面对挑战。”郑州市民徐先生自称是“潇洒派”,他和爱人决定不去陪考,让儿子自己骑自行车去参加考试。

  “一大帮人守在考场外,又不能帮孩子多考点分,反而会让孩子更紧张,给他造成压力,我是不会去陪考的。”徐先生说。

  1963年出生的徐先生很庆幸自己就是因为高考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他觉得,随着社会的变迁,高考不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

  “现在可不比我们那时候了,现在的孩子们,可选择的渠道太多了。”徐先生感叹,如果想读大学,可以在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中选择,如果想学一技之长,可以在职业学校或技校之间选择,甚至想出来创业,学生们都可以尝试一下,哪怕是失败了,还可以再回学校就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孩子在室内考,家长在室外‘烤’”的景况似乎成为高考的“固定画面”。不过随着越来越多“60后”成长为“考生他爹”、“考生他妈”,这种“陪考大军”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不少60后家长奉行“三不”政策:不想给孩子压力,不会请假去陪考,不觉得高考是唯一出路。

  爱在左理性在右的偷偷陪考族

  “我是偷偷去陪考的。”女儿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回想起去年陪考的场景,赵先生还是觉得有些可笑。“作为父母,不亲眼看孩子进考场,总觉得不踏实,可仔细想,我要尊重女儿的选择。”就这样“纠结”了一晚上,他决定做一个不光彩的“跟踪者”。

  赵先生记得很清楚,去年的6月7日早上7点多,女儿自己打出租车出门后,他就偷偷摸摸地跟踪出去。“在家也是干着急,到现场看看,心里总是踏实一点。”赵先生说,只要孩子正常发挥,考取一本院校应该问题不大。

  8点10分左右,孩子到了考点,赵先生也随之赶到,为了不让女儿发现自己,他偷偷地躲在其他学生堆中,远远地看看女儿。“当时,看到女儿和同学聊得很开心,我也偷偷地跟着乐。”说着说着,赵先生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知道,此时的女儿状态很放松,他绝对不能让女儿发现他,以免给女儿造成心理压力。眼看着女儿进了考场,他才敢正大光明地站在学校的门前,默默地为女儿祝福。“女儿在考场里答题,我一刻也没闲着。”他说,“考点外有很多陪考的家长,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聊报志愿、聊高校……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觉得轻松一点。”

  陪考调查

  八成孩子不愿让家长陪考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100名考生,只有10人愿意让家长陪考,80人表示不愿意,剩余考生表示无所谓,陪不陪对自己影响不大。

  考生小刘表示,自己已经是个准大学生了,最终是要离开父母怀抱、独立生活的,家长应该相信他有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家长事事代为考虑,事事都要陪着,只会使他产生依赖心理。而且,如果考试发挥得不理想,出来时看到辛苦等待的家长,总有一种愧疚感,觉得对不起他们,这很有可能影响自己的下一门考试。“有些父母还怕孩子考不好,故意说些看似很轻松的话,这其实更让考生觉得心烦。”他说。

  当然,愿意让父母陪考的考生也有自己的理由。“我的考点离家比较远,交通也不便,中午休息、吃饭都会有问题,父母陪着能帮我解决困难。”考生小郑说,等考完第一门走出考场,看见父母熟悉的身影,手里攥着一把遮阳伞,笑吟吟地迎着他走过来,“这该是多温馨的场面啊。”而且,父母的笑容可以化解他心中的不快,让他心情愉快地投入到下一场考试。

  大部分学生不愿让家长陪考,而今年高三考生的家长们也大都是60后。对比多数“50后”家长“未曾上过大学”的遗憾或者“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艰辛”,更多“60后”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也十分开放。大部分60后家长明确表示,绝不陪考,让孩子自己做主。

  另类视角

  淡看高考没必要如临大敌


  家长、环保、卫生、交警、电力……除了这些人“呵护”高考外,其他人对全社会共同“呵护”的高考有什么看法呢?

  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老年人、公司职员等人士中,大多数人表示对高考没有太多的关注。甚至有些人只是说了声“哦,又到高考了,日子过得真快”,还有些人打趣地说“只知道也到世界杯了”。

  据了解,今年高考也撞上了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很多社会人士对世界杯的兴趣大于对高考的关注,甚至还有很多人连高考具体是几日,从三天变成了两天都不清楚。“我最关注高考作文,尤其是零分作文和满分作文,可以读到很多有趣的内容。”一位企业白领说,甚至,他还会专门上网搜索网友们恶搞的一些作文。“以前,农村孩子不好好考学就意味着回家种地,现在不一样了,可以去打工,也可以自学成才。”有读者表示,高考虽然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今年河南的录取率将达到63%,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所以,考大学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不需要过多关注,没必要全社会“如临大敌”。

  陪考支招

  多种方式缓解考生压力

  要多听少说


  家长不要笼统地询问考得咋样,上大学有没有把握,能考多少分,更不能在饭桌上老念叨你要考上什么大学等。而是要多听少说,甚至可以撇开高考话题,跟孩子聊点他感兴趣的东西。

  事先要做好沟通工作

  陪考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比如,有一些考生家与考场相距较远,这样路途交通、中午吃饭、休息最好由家长帮忙协调解决。但是,事前一定要做好沟通工作,不要让家长陪考成为孩子们的心理负担。

  考砸了不要责备

  注意聆听孩子的话,仔细观察他的反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劝慰。要知道,这个时候只有鼓励才是有意义的。最后,尽量少跟孩子说话,以免他心绪烦躁或分散注意力。

  别和孩子说答案

  孩子考完试后,切记不要问他考得怎么样,这会加深孩子的烦躁和不安感。不要告诉孩子你已在场外得到的正确答案,也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人家说那道题那样答更贴切”一类的话,此时这一切对他毫无帮助,反而会加重他的负担。

  新闻背景

  “陪考”出现的这十来年

  团长:老爸;后勤:老妈;顾问:爷爷;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奶奶;操心团团长:姥姥……

  这是网上一个有趣的“高考陪考团”成员介绍。不知从何时起,每年高考时,孩子考场里考,家长考场外“烤”渐成风气。“陪考”阵容从一个家庭逐渐扩大到一个家族,甚至整个社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浩浩荡荡的“陪考大军”都是高考考场外的一道风景。

  回头看看陪考的变化,已是今非昔比。考场外等待的家长们少了,现场陪考逐渐演变成了接送考,“高考房”、“状元餐”、“送考车”、“高考保姆”等,陪考已从单个考生家庭延伸到了整个社会。

  当陪考从个案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陪考大军汹涌的背后,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家长可以陪着高考,但陪不了孩子未来漫长的人生路。当孩子独自走进大学,必然要有一个失去“陪”的转折时期。

  或许,正因为家长陪得多了,孩子永远学不会独自走路。

  “陪”与“不陪”,还是一个争论得不可开交的问题,但“陪”与“不陪”都应把握好尺度,还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出发点。

  高考天气

  雨水降温,提防感冒


  高考来了,天气状况自然受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省气象台预报称,今年高考两天,阵雨来降温,最高气温在30℃左右徘徊,不过可能天气有点闷,考生要提防感冒入侵。明天我省局部地区有暴雨,可能会给当地考生带来不便。

  今天白天,三门峡、洛阳、南阳、平顶山四地区阴转阵雨、雷阵雨,局部地区甚至会下起中到大雨。全省东南风3级,最低气温出现在西部山区,为14℃到16℃。最高气温为29℃到31℃。郑州市:今天多云,偏东风2到3级,最低气温:20℃到21℃;最高气温:29℃到30℃。

  气象专家提醒,考生不要过度疲劳,每天至少保持6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每天早晚各服一包板蓝根,可有效预防湿热感冒,且无副作用。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