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考研 > 院系介绍 > 详细内容

考研院校之东南大学简介

发布:2012-11-29  来源:
分享到: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 6300 多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 1902 年的三江师范学堂。 1921 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 , 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美誉。 1928 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1988 年 5 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2000 年 4 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在校生 27000 多人,其中研究生 1 万多人,另有非学历教育研究生 3400 多人。专任教师 2160 多人,其中正、副教授 1300 多人,博士生导师 450 多人,两院院士 9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9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2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3 人,国家“十一五” 863 计划领域专家 2 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57 人,江苏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 79 人。

  目前,学校设有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 34 个院系,拥有 64 个本科专业, 16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95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0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208 个硕士点, 5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5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2 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专业实验室, 2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6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8 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6 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一批重点科研基地。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 2002-2004 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有 11 个一级学科名列全国高校前十名,其中建筑学、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五名。在 2006 年公布的全国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第二轮第一批 31 个一级学科中,我校又有六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名,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列全国高校第一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996 年通过“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价”,是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 3 所高校之一。共有 20 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2004 年,在 20 年强化班办学经验基础上成立了吴健雄学院。吴健雄学院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汇集学校一流教师,享用学校一流资源,采用分级导师制,是东南大学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区”。学校设有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示范性软件学院、集成电路培养基地、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等四个国家级基地,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试验中心、工程培训试验中心、计算机教学试验中心等四个国家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并建立了网上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了教学科研手段的现代化。图书馆面积 6.1 万多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 306 万多册。

  东南大学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 2007 年,科研经费达到 6.46 亿元;申请专利 681 项,授权 329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380 项,授权 123 项,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牵头在研“ 973 ”项目 3 项,参与在研“ 973 ”项目 41 项。近年来,学校相继产生了 CDMA 移动通信技术、大尺寸全彩色荫罩式 PDP 平板显示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取得一批专利,成为国内乃至国际 3G 、 4G 、平板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及微电子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2006 年江苏省内高校科技工作为江苏服务情况统计结果显示,东南大学在全部 7 项指标中均名列前茅,其中科技项目及团队、科技经费、专利、“四技”经费等 4 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学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南京长江后街创业园、南京河西新城园区、大学科技园南通分园等,培育了以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在 2003 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列全国第八。

  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等 30 多个国家及地区的 100 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邀请包括杨振宁、丁肇中、莱恩、沙巴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大批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问。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 310 人。

  2006 年夏季起,学校主教学区迁至九龙湖校区,由此掀开东南大学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九龙湖校区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总面积 3749 亩。九龙湖校区建筑规划以东南大学的历史文脉为依据,采取公共核心教学组团加专业教学族群组团相结合的校园建筑形态,形成中西合璧、绿色开放的森林之城和活力之城。九龙湖校区一期建设工程包括教学区、行政区、本科生生活区、研究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后勤保卫区以及体育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约 57.4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17 亿元。

  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百年优良传统,践行“止于至善”校训,按照开拓创新、争先进位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努力推进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