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留学 > 留学常识 > 详细内容

国际班留学生活札记

发布:2012-12-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暑假回国,Zom和Yami终于能和中国国内的老同学们聚会了,六七个90后孩子在Yami家开了个通宵“轰趴”(Home Party,家庭派对)。他们一起就读上海某重点学校剑桥国际课程培训班,同学里有些是当年中考不如意而考虑往国外发展,有的认为西方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有的则是家里希望先把孩子送出去然后全家移民。Zom和Yami这两个女生先出国去适应高中了,其他人要等到明年才开始申请国外大学。

  国内住读时,Zom与Yami是室友,两家家长因此熟识。在Zom母亲的“煽动”下,Yami的母亲也觉得越早送孩子出国打基础越好,就加快了出国进程,最终申请到了美国加州的山谷基督高中,该校是一所私立走读中学,以艺术科学见长。

  到了国外,两个女生各自遇到了“没想到”。在国内与男生交流挺多的Zom,感觉女校的气场怪怪的。当地学生占全校人数约六成,中国内地学生有35%左右,其余的来自中国香港、尼日利亚等。开朗性格受压抑的Zom甚至用“暗无天日”来形容心中不爽。

  Yami本以为能很快融入当地社交,岂料也花了一段时间来适应。全年级300多名学生,有18个来自中国内地,其余国际生以韩国、越南的孩子居多。“相比之下,与当地学生融入更快一些。”

  好在,她们常与中国国内的亲人、同学在网络上互通有无,在外的分享异国读书的经历,国内的则给予鼓励和安慰。经过了磨合期,一切变得顺利多了。“我妈简直就是颠倒了国内的时间,与英国生活同步,每次我上网,她总是在线。”Zom把经历写成网络日志,一位曾经教导她的老师留言:“不要去理会这些,你只需要用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让她们无话可说。”Zom复述这句话的时候挥了挥手,做出一个打败对方的姿势。

  “你这次回来,多备几个笑话嘛,住校的时候可以用这一招跟同学打好交道。”Norton是同学聚会中的“活泼男”,原本已考取上戏附中,因家人有送他出国并移民的想法,就转读国际班,明年可能到英国或加拿大、澳大利亚深造,往传媒、公关方面发展。“我并不担心出去以后可能遇到的麻烦。”

  Norton想法比较多的,倒是针对国内如今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国际学校。“现在国际学校变成了产业,许多学校只看重利益而不关注教育质量,各个城市撒网开店,给钱就进。”遇到负责任的授课老师是幸运,否则就修行在自身了。他举例,自己所在年级的一个英国老师先前没有教育经验,只是在大企业任过职,结果被请来担任英语教研组长,学生和家长都很不满意。

  毕竟相对于普通高中,国际学校一学年约10万元的学费是昂贵的(还不包括餐费、校服、游学等杂费),学无所获会让这些孩子心生负罪感——“不差钱”的二代们另当别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