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师大十四个同学组成的游8创业团队,力克群雄,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捧得全国金奖。据悉,此次比赛全国共有1100余件作品进行网络申报,650余件作品入围复赛,最终226件作品晋级终审决赛。“一年多的努力,算没白费吧。”队长李昊骅如是说。
“教育旅游”具体化 创意细分让评委眼前一亮
“初赛时,我们并不是这个项目。”回忆一年多前的日子,李昊骅有些恍然。“我们当时只想着旅游好像基本上能得到所有大学生热爱。”整个团队经过一整晚的“头脑风暴”,最终根据对旅游市场的细分和服务对象内容的分析,确定将“教育旅游”作为最后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游8团队主要是为在宁大学生提供四项教育旅游项目,分别是名企游、专业游、修学游和公益游。根据不同的教育旅游项目,提供包括接收订单、设计行程、确认方案、收取费用、资源配置、过程跟进、求助与投诉、反馈跟踪和客户存档等九个环节的服务。
“教育旅游这个概念本来已经存在了,我们最后把现在这几个服务统称为教育旅游,就更加具体化了。” 李昊骅告诉记者,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邀请了各行各业的顾问对其项目进行测评,提出质疑。最后的决赛,评委也主要是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和策划书的完整度进行评比。“接受测评的过程是最难挨的,我们常会对自己的项目产生怀疑。”
游8团队的带队老师韩淼告诉记者,“挑战杯”之路他们走的非常曲折。“在参加省赛的时候,我们并不被看好。”带着省赛二等奖的遗憾,游8并未放弃。他们将项目全面包装,这一路的跌跌撞撞,也使整个项目从最初的稚嫩,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进入决赛的有省赛特等奖和很多985高校,但最后我们拿了金奖。”
指导老师曾对项目极度怀疑
一路走来,李昊骅最怀念的就是和队友一起通宵熬夜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在一起,感觉很温暖。”谈起最想感谢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两个人的名字,“徐永明和李金生,他们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与如今的喜悦不同的是,两位老师曾经都对项目产生了巨大的质疑,“他们对我们的项目并不是很认可,最后可能是被我们的执拗感动了。”
两位教授虽然平时科研任务繁重,但在过去备赛的一年时间里,始终坚持每周要见参赛团队,每天必然坚持以邮件、电话方式指导计划书撰写和修改,“就算是像LOGO这样的细节问题,他们也不放过。”李昊骅回忆,老师基本上每个晚上会给他们打六、七个电话,“有的时候,每五分钟就会有一个。老师总会把一些新想法告诉我们。”在比赛的前一晚,两位老师都还在外地出差,但是他们毅然买了晚上的火车票赶到上海。“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了,他们出现的时候,觉得特别温暖。”
李昊骅坦言,游8团队14人,有3个研究生,10个大四学生,1个大三的学生。“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老人’了,也不求什么荣誉。但是这一路经历这么多,真的是很美好的回忆,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和心理,是很珍贵的财富。”
谈及项目本身的优势,从研究生时期就开始做“挑战杯”的韩淼老师表示,游8从小处着手,所做的项目契合学生这个群体,“可以看出来,真的是学生自己在做。”据悉,该项目在前期运行中,已经获利28万,其中包括进行青岛名企游,在旅游中有企业宣传和模拟面试。甚至有一些同学被青岛企业看中留职。“他们还给美术学院的学生策划了专业实习游,非常成功!”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