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四川高考生“招校启事” 如何才能成真?

发布:2009-06-20  来源:
分享到:

四川高三考生龙成科,家在农村,成绩一般,自感无力在高考(论坛)中挤进一流高校的“招生名录”,遂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一则“招校”启事。

启事共七条:1,一二本以上文科院校;2,校长不像衙门长官;3,有够水准的同道可以吵架;4,有足够的书读,并有人指点怎么读;5,教授能俯下身子交流;6,住不拥挤,食不担忧;7,收费不算高昂。

龙成科自己解释说,他对此不抱希望,只是发泄与讽刺。换句话说,他自认为只是对教育制度的一次行为艺术。

我却以为,从龙成科提的“七要求”看来,这个孩子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条件——求知欲强,考虑问题周全。

龙成科形容自己只是一次“行为艺术”,非也。他描绘的是一个高中生眼中的“大学乌托邦”,凭什么成绩一般,就应该与大学的良师和图书馆错过?你可以对我学习的能力和成果做出评价,但你不能剥夺我对学习的渴望——而这渴望,我是付费的。

这个乌托邦的设想当然也不是成龙科的原创,多年前,就有非常专业的专家提出过,大学应该宽进严出。不过,提了多年了,高校的入口越来越紧,出口越来越松,不但高考制度受到的诟病越来越多,连大学生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所以,我基本上可以肯定,假如不是有高校经过权衡后获得新闻效应,成龙科此次招校启事,也确实只能是一次行为艺术,他无法超越现有的高校入学制度。

假设一下,他的行为艺术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成真?在国内,除非他成为新闻特例。或者把他搬到私立高校发达的国家,有可能实现。私立高校就如私企一般,更容易按照市场需求来规范运行。

在现行状况下,宽进严出,注重治学,爱惜声誉,尊重学生,这些固然可以因有良知的高校校长而实现,但你可以指望多少身负官员职级的校长,自己搬掉自己身上的“金枷锁”?没有良性的市场竞争,没有良性的生存压力,没有公私并立的高校生态,“宽进严出”会被人以各种方式一提再提。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