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成绩,又怕直面成绩,家长期望也挺高,就开始顾虑了。”一考生在QQ上跟记者说。高考(论坛)结束后,不少考生尽情放松心情。得知我区将于23日左右向考生公布高考成绩,不少考生又闻到高考的“气味”。目前不少考生已从放松期进入期待期
高考成绩公布前,你应该如何度过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期待期?当高考成绩公布那一刻,你又该如何面对?。
关键词:放纵过度
案例一:高考考生小俊(化名)考完后,想要好好“补偿补偿”自己,因为要把压抑多年想玩的欲望全都释放出来。他完全打破以往生活规律,整日往网吧里面钻。在网吧里,他结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小俊抽烟喝酒、玩通宵。等到真正要上大学的时候,小俊却难以适应校园生活,最后他被迫休学。
专家分析:小俊是心理门诊接诊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高考结束,考生也觉得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但放松不等于放纵,尤其不能过度放纵。考试结束后生物钟被无节制的生活打乱,这种逆转对考生们的身心有着巨大的伤害。
建议:考生可选择与同学、好友一起放松,同龄人相互提醒,“现在在等分数,不能太放纵”。交往范围不要过大,以免沾染不良行为。因此,适度放松之后应尽早回归有规律的生活,也可以为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做相应准备。
关键词:抑郁焦虑
案例二:小李平时成绩处于中等水平,高考结束后他不估分、不看试卷。前段时间,小李还找记者聊聊天、找朋友玩。如今得知高考成绩将于23日左右公布,他的心情开始忐忑不安。他觉得自己应当可以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但又怀疑自己考试发挥情况。随着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他的情绪也很低落,甚至焦虑,反复想高考答的题对不对,会不会失误过多。
专家分析: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的状况。
在等待考分的“期待期”,考生能做的就是脱离考试环境。估完分,就不要再去想题目;填完志愿,就不要再想有没有把握。考生要学会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比如可以听音乐、打球,与三五好友结伴做一些户外运动,找同学好友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与家人一起去短途旅游等。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