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详细内容

2010年高考学生 教师及家长复读应对策略

发布:2009-07-30  来源:
分享到:

一、教师的应对策略

1。观念的转变与过程性行为的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如何进入高三学科复习之中,如何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新课程高考的复习过程其关键点在于学科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思维的三个过程,并有效地落实主干知识和形成学习方法:

(1)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正确的思维过程,并得到积极的肯定;

(2)在课堂上展示学生错误的思维过程,并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教学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比教师始终一言堂的课堂效果优势明显;

(3)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超越教材和教师答案的思维过程,并得到充分地表彰,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上述三个过程的实践,有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抓住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凸显过程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2。梳理学科的知识网络线索。

(1)新旧课程教材整体上内容增减变化不是很大,但从教材编排体系的出发点和逻辑顺序方面看,学科教材还是存在着较大调整的。或从现实生产生活切入,或从认知规律出发,都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环境与未来发展的需求,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学科原有知识体系。而从高考应试的角度分析,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的网络线索,发现并建立起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建立起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的“桥梁”,是提升复习效率的方法之一,以避免简单机械记忆的学习过程。

(2)梳理学科知识网络线索的根本目的在于为调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这是各个学科共性的、核心的能力目标。线索不清的零散知识,是不利于学生的迁移应用的。

3。加大信息获取、解读、加工等项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为了学生未来生存发展这一终极目标,教育部课程中心和考试中心及北京考试院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在近年来的试题命制过程中,都加大了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强化了面对各类开放性图文信息获取关键信息、解读其内涵、逻辑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考查。

4。透视两套教材的异同,立足于一纲一卷。(1)比较北京市两套教材在呈现方式、编排体系、知识载体等方面的异同;(2)透视两套教材异同,理解教育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与主干知识和能力要求,不要简单地把两套教材的差异部分全都交给学生,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3)通过其他省区新课程高考试卷的深入剖析,吃透高考命题组的命题方向和思维方式,领悟学科高考考试大纲的精髓所在,及与新课程试卷、课程标准的内在关系。

5。确立新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及教学难点。教材的改革,删减相应的知识和调整重难点知识是必然的过程。重新审视学科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新增内容及选修必考内容的主干知识是一项基础而艰苦的工作。

6。加强学科探究性学习过程,形成严谨求实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及实践能力。(1)依托教材的探究性问题,凸显探究过程;(2)结合新课程高考试题,实践检测探究性问题研究的思维方法;(3)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实施专题化的探究过程。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js-zs.org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内容
    • 高考
    • 考研
    • 留学
    • 励志